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整合性照护路径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摘要】:第一部分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整合性照护路径的构建目的以病人为中心,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病历回顾资料,依据2016年加拿大卒中最佳实践指南:卒中后过渡护理的管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临床专家的意见,根据临床路径发展步骤,构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整合性照护路径。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病历回顾、医院的实际情况及临床专家意见等,提出构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整合性照护路径。2.参照临床路径发展步骤,应用行动研究法,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构想,制定计划,修订计划,观察与反思的不断循环过程构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整合性照护路径。结果1.文献研究发现目前临床上已有缺血性脑卒中有早期康复护理路径、健康教育路径,但临床上实行的护理路径内容较为单一,且缺乏对病人出院后的指导。出院准备计划体现了延续性的护理,可以为病人在住院及出院后一定阶段内提供相关指导。所以本研究参照2016年加拿大卒中最佳实践指南:卒中后过渡护理的管理、PDCA循环和临床路径发展步骤等,构建结合早期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出院准备计划及基础护理活动的整合性照护路径。2.通过行动研究法,对路径表的具体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并确定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整合性照护路径标准时间是14天及路径表的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活动、健康教育、出院准备计划、早期康复护理、影响因素、变异。结论本研究通过应用行动研究法构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整合性照护路径,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照护提供了新方法。使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病人尽早回归社会生活,减少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第二部分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整合性照护路径的实证研究目的运用构建出的整合性照护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照护,并评价其应用效果,验证该路径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方法1.采用类实验性研究,选取2018年4月-11月泰安市某综合性医院确诊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对病人的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病人满意度进行评价,验证整合性照护路径效果。2.对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在SPSS22.0统计软件中进行录入,由此得出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路径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路径组病人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4,P=0.000)。出院时和出院后30d路径组的NIHS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效应F=552.68,分组效应F=19.73,P0.05)。路径组BI指数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效应F=129.08,分组效应F=22.71,P0.05)。路径组对照护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8,P=0.000)。路径组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7,P=0.002)。但在对两组病人住院费用的数据分析发现路径组病人的住院费用虽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P=0.088)。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整合性照护路径可以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人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