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茶藨子叶层孔菌生药学研究
【摘要】:目的:对寄生在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植株上的茶藨子叶状层菌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充分开发利用该真菌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
方法:采取大田随机选择植株,调查茶藨子叶状层菌在忍冬植株上的寄生情况。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研究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形态指标测量按文献方法进行,化学成分预试按常规方法进行。抗炎药理研究采用小鼠耳肿胀实验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抗肿瘤药理采用S180荷瘤小鼠超微粉灌胃,以呋喃氟尿嘧啶和西黄丸作为阳性对照。毒理研究按常规进行。茶藨子叶状层菌人工培养研究采用固体和液体培养法。
结果:茶藨子叶状层菌在忍冬植株上寄生时,其数量、体积、重量等与植株的年限、品种及生长情况等有一定关系,植株生长年限越长寄生量越大,对植株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子实体较大,外观形状不规则,复瓦状排列。横切面外层为深褐色的皮壳,向内为棕黄色的菌肉,管孔密集排列,呈类椭圆形到类圆形;纵切面菌肉呈棕黄色,菌肉与菌管同色,管口处菌肉的颜色较深,呈深棕黄色,并且管口处的直径也明显变细;粉末显微观察可见大量菌丝及少量孢子。化学成分预试结果显示含有多糖、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及生物碱等成分,含有与忍冬植株茎、花相同的成分。药理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和良好的抑制S180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延长艾氏腹水型小鼠的生存时间作用明显,急性毒性与生殖毒性均极小。茶藨子叶状层菌最适生长温度在27℃左右,40℃以上、5℃以下其生长均基本停止。
结论:该研究为忍冬茶藨子叶状层菌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该大型真菌的人工培养奠定了基础。
|
|
|
|
1 |
王玲;叶状硅胶假体于鼻尖部脱出1例[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2年02期 |
2 |
黄隆庆,张萌,余飞;叶状种植体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1996年01期 |
3 |
张宏伟;右侧乳腺低度恶性叶状囊肉瘤[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年04期 |
4 |
达式金;叶状种植义齿的远期临床观察[J];口腔医学;2001年03期 |
5 |
王学礼,聂晓玲,金洪冰,李安国,孟霞,楚光成;叶状人工牙根种植99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1995年Z1期 |
6 |
傅军;118例CDIC叶状种植体义齿临床疗效的分析[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1998年01期 |
7 |
闫凤琴,杨漪,耿梅,陈颖;超声诊断乳腺恶性叶状囊性肉瘤1例[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年06期 |
8 |
张桂兰;;茶藨子中总黄酮的测定[J];食品科学;2007年11期 |
9 |
何可群;宋宝安;胡德禹;周霞;;茶藨子农药和医药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现代农药;2007年03期 |
10 |
李涵严;单胎叶状胎盘一例[J];医学临床研究;1990年02期 |
11 |
田春发,刘淑芹;乳腺叶状囊肉瘤3例[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12 |
孙庆;叶状切唇蚤突高亚种鼠疫流行病学意义[J];内蒙古预防医学;1994年02期 |
13 |
曹应泉;腰部巨型多叶状皮下纤维组织赘生物1例[J];武警医学;1995年01期 |
14 |
王国平,毛祥彦,宫苹;螺旋状和叶状金属钛骨内牙种植体的临床应用(附45例初步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4年03期 |
15 |
孙诚谊;乳腺肉瘤和叶状囊性内瘤(英)[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5年01期 |
16 |
肖小宋;螺旋状和叶状金属钛骨内牙种植体36颗近期疗效[J];湖南医学;1998年02期 |
17 |
邹强;原发性非叶状乳腺肉瘤[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4年04期 |
18 |
李兵,吴大怡,刘果生,李伟,杨小东,刘一,杨益纯;下颌后牙缺失区低窄牙槽嵴的种植手术[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4年04期 |
19 |
张辉秋,刘宝林,赵路红;表面多孔钛螺旋种植体与颌骨结合界面的扫描电镜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7年06期 |
20 |
王展宏
,王佩圆;子宫颈粘液检查[J];家庭医学;1997年2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