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医宗必读》内科病证的方药应用特点研究

宋立家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医宗必读》内科病证的方药应用特点。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和Excel2003等软件工具,对《医宗必读》中35种内科病证所应用的450首方剂,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频次、类别频次、高频次使用药对、核心药物组合、异病同治用方分析,煎服法特色分析。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分析,来探讨《医宗必读》内科病证的方药应用特点,整理李中梓独特方药应用经验。另外,选取《医宗必读》内科病证中真中风、痢疾、痰饮、汗证等疾病分析其用药频次、性味归经频次、高频次使用药对,总结李中梓对此四个内科疾病的方药应用特点,并结合《医宗必读》相关论述对该四种病证进行诊治探讨。结果:李中梓在《医宗必读》内科病证用方中善用温平之性的药物,用药药味以辛、苦、甘为重,其用药归脾经最多,其中理气药、补虚药、温里药、化湿药四类药平均使用频次较高,且四类药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分别是陈皮、人参、肉桂、厚朴。其用方中蕴含配伍形式多样的药对,有19种之多。《医宗必读》内科病证用方以异功散为核心基础用方。《医宗必读》内科病证用方中的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理中汤、二陈汤、八味丸、六味丸等方剂应用于20%以上的病证中。另外,李氏很注重服药的方法,重视运用引经药。李氏对真中风、痢疾、痰饮、汗证等疾病治疗有独到的诊疗经验。结论:《医宗必读》内科病证方药应用重视温补,特别重视补气、温阳,用药慎用攻伐;李中梓临证注重脾肾,尤重脾胃,喜用异功散为核心基础方来补脾理脾,是典型补土派;临证用方中应用配伍形式多样的药对,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其临证用方的服药方法颇具特色,注重运用引经药。李氏临证,皆重视脏腑,突出脏腑辨证,尤重脾胃,是典型“补土派”。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四)[J];湖北中医杂志;2002年05期
2 尹亚君;承先启后的《中医内科病证治学讲义》[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3 张王科;;中医内科病证名称歌诀[J];陕西中医函授;1988年02期
4 张金菊;;《针灸学》内科病证题解[J];陕西中医函授;1988年03期
5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十)[J];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04期
6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十一)[J];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05期
7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十二)[J];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06期
8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十三)[J];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07期
9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十五)[J];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09期
10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十七)[J];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11期
11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二)[J];湖北中医杂志;2002年03期
12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三)[J];湖北中医杂志;2002年04期
13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五)[J];湖北中医杂志;2002年06期
14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试行)[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15 刘天阁;中医内科病证治疗大法循规[J];陕西中医函授;1998年05期
16 蒙木荣;中医内科病证命名刍议[J];广西中医药;1991年03期
17 万丽玲;结合体质因素认识内科病证的病理特点及演变[J];江西中医药;1997年05期
18 陈可翼;;《医宗必读》摘句[J];环球中医药;2016年05期
19 云正华;;已故名医云鹏治泄泻经验简介[J];吉林中医药;1987年03期
20 张红梅;陈雪功;;《医宗必读》辨证施治思想浅探[J];中医杂志;2009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婷;《圣济总录》“诸风门”内科病证病机及用药规律[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立家;《医宗必读》内科病证的方药应用特点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李依聪;段富津教授运用疏肝法治疗内科病证的经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陈宝忠;段富津运用疏肝法治疗内科病证的经验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
2 张岩;主题图书集锦———中西医结合[N];健康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