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地榆化学成分及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目的:本课题对地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研究,以期望得到地榆的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为阐释地榆止血等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基础性支撑,也为质量评价研究提供支持。建立地榆薄层鉴别、指纹图谱以及同时测定地榆皂苷Ⅰ和地榆皂苷Ⅱ的含量测定方法,以提升地榆的质量标准,进一步有效保障其临床疗效。方法:地榆的乙醇提取物分别用正丁醇、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进行萃取,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凝胶柱色谱法等多种柱色谱法,结合重结晶法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方法对地榆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参照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碳谱氢谱图,将波谱解析数据与相关参考文献对比,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另外,本文在对地榆化学成分系统分离分析的基础上,以地榆中含有的皂苷类成分和鞣质类成分为质量评价指标,建立了地榆质量评价方法,包括薄层鉴别,特征成分含量测定,特征图谱定性分析等质量评价方法,并且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制定了含量限度作为地榆质量评价参考。结果:地榆乙酸乙酯部位经过一系列的粗分、细分,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地榆皂苷Ⅱ(ZiyuglycosideⅡ)(Ⅰ)、地榆皂苷Ⅰ(ZiyuglycosideⅠ)(Ⅱ)、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Ⅲ)和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Ⅳ)。以分离得到的地榆皂苷Ⅰ和地榆皂苷Ⅱ为对照品,建立地榆饮片的皂苷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其方法重复性良好,简便可行。采用此方法对全国6个产地10批地榆饮片的地榆皂苷Ⅰ和地榆皂苷Ⅱ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建议地榆皂苷I的含量限度为不得少于3.7%,地榆皂苷Ⅱ的含量限度为不得少于0.21%。本文建立的地榆饮片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10批地榆饮片的相似度均大于0.90,有21个共有峰,多数峰可达到较好分离。结论:本课题对地榆乙酸乙酯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建立了同时测定地榆饮片中地榆皂苷Ⅰ和地榆皂苷Ⅱ含量的测定方法,可将地榆皂苷作为地榆的质控指标之一,完善了地榆饮片的质量标准。建立了地榆饮片HPLC指纹图谱,10批地榆饮片的相似度均大于0.90,可见10批地榆的质量总体一致,该方法简便可行,可有效地用于控制地榆药材及饮片的质量。
|
|
|
|
1 |
鞠成国;王巍;贾天柱;;狗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聚类分析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
2 |
张振凌;张红伟;刘博;;制白附子中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
3 |
谷硕;朱鹤;陈小姝;赵楠;王琦;;灰绒泡菌化学成分初探[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4 |
田晋;冯文娟;苏亚伦;吉腾飞;;万花木化学成分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5 |
钱伏刚;;落花生的化学成分研究[A];全国第四次中医科研方法学暨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症研究成果汇报学术研讨会专家讲课和学术论文集[C];2009年 |
6 |
王天山;刘冰晶;华淑艳;李天略;陈光英;;海南血桐化学成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7 |
田玉红;张祥民;陈志燕;蒋宏霖;王维刚;;不同蒸馏时段的赤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A];广西烟草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8 |
牛耀虎;丁永辉;王兰霞;李士博;张艳明;;超微粉碎对当归中基本化学成分溶出的影响[A];西北地区第六届色谱学术报告会甘肃省第十一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9 |
里艳茹;田冶;熊亮;朱梅;石建功;;粗壮润楠化学成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10 |
徐方方;张晓琦;刘博;叶文才;;枳椇子的化学成分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