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先兆证高危因素调查及清热解毒法防治先兆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摘要】:
本研究参照DME研究方法,从较大样本中风病先兆证证候学资料入手,
对中风先兆的高危因素及临床证型进行分析处理,旨在探索中风病的发生学
规律和病理机制。结果显示:中风病先兆证的发生与诸多高危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尤以年老体衰、体质阴虚阳盛、性情急躁易怒、烦劳过度、嗜肥甘烟酒等更
为重要,并具有显著特异性,临床表现多呈火、热、痰、瘀之征。在此基础上,参
阅古今文献,系统地阐述“中风热毒理论”,认为内生热毒与中风病的发生、演
变具有极强的关联度,是中风病发生的症结所在,火热内炽、痰瘀交阻、相激相
助、蕴久成毒、犯脑损络乃中风病发生的主导病机,临床施治当以清热解毒为
要,清热泻火以绝热毒之源,解毒排毒以灭热毒之患,化痰活血以断热毒之臂。
宗“上工治未病”思想,创制立意于清热解毒的脑宁康颗粒,应用于临床治
疗中风病先兆证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总有效率验证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一年
后中风病发生率验证组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在改善患者血脂、血糖、血管
内皮功能(ET_(-1)、NO)、甲皱微循环等方面亦取得优于对照组的显著疗效。
中风病先兆证涵盖了现代医学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本研究在较
成功地复制TIA动物模型基础上观察脑宁康的药理效应。结果表明:脑宁康
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脑水肿;降低TXB_2/6-keto-PGF_(1α)比值;改善
ET/NO比例,减轻NO神经毒性及调整脑血管舒缩状态;增强脑SOD活性,降
低脑MDA水平,增强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减少血液TNF含量;抑制c-fos mR-
NA表达。组织形态结构及超微结构观察也证实脑宁康的神经保护作用。总
之,清热解毒法防治中风病先兆证在动物实验中得到有意义的强力支持。
|
|
|
|
1 |
韩凤芹;王亚利;;中风病先兆证发病基础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9年02期 |
2 |
徐立;金元以前有关中风危险因素认识的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1995年02期 |
3 |
常富业,邵海毅,薛幼彬;脑宁康防治中风病先兆证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4 |
尤可,曹晓岚,王忠琳;龙归汤治疗中风病先兆证50例[J];山东中医杂志;1998年09期 |
5 |
赵海滨,张金生,沈承玲,左俊岭;脑宁康胶囊治疗中风病先兆证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2年03期 |
6 |
魏一强,马继生;心脑通络液防治中风病先兆证3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5年05期 |
7 |
李文星;俞征宙;;中风的中医预防研究概况[J];福建中医药;2008年05期 |
8 |
沈承玲,赵海滨;中风病先兆证高危因素调查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9 |
常富业;脑宁康对脑缺血预适应模型大鼠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10 |
赵海滨,魏涵龙,沈承玲,左俊岭;脑宁康胶囊对中风病先兆证患者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02年04期 |
11 |
赖学威;;“解毒通络汤”治疗中风病先兆证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9年11期 |
12 |
尤可;孔立;;邵念方教授从热毒论治中风病先兆证[J];中国民间疗法;2007年09期 |
13 |
尤书德;;对我院36例中风患者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2期 |
14 |
郭存琚;;活血息风汤治疗中风先兆69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年10期 |
15 |
江小荣;李贤;刘敬旺;覃翠;;中医防治中风先兆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年09期 |
16 |
何华;;中风先兆丸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12期 |
17 |
王万群;闫东升;杜慧萍;;辨证制膏治疗中风先兆300例[J];陕西中医;2010年10期 |
18 |
王永炎;刘炳林;;中风病研究进展述评[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8年01期 |
19 |
路晟;赵建国;;中风先兆发病机理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年04期 |
20 |
苏云海;邢越;;项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0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