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心冠通Ⅰ号对急性心肌梗塞冠脉再通后心肌活性和心功能的影响

张云松  
【摘要】:目的:通过对心肌梗塞冠脉再通后心肌存活性和心功能的观察,评价中药心冠通Ⅰ号结合冠脉再通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行性。方法:临床研究将56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脉再通成功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冠通Ⅰ号治疗组,观察患者治疗后心肌活性和心功能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实验研究取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六组分别以心冠通Ⅰ号等不同药物灌胃7天,随后建立急性心肌梗塞模型,观察冠脉再通后大鼠心功能和梗死心肌范围等指标变化。结果:心冠通Ⅰ号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征,改善心肌缺血,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提高心肌活性和改善心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中药心冠通Ⅰ号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塞冠脉再通后心肌存活性,并进而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的目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急性心肌梗塞104例临床分析[J];中医杂志;1975年06期
2 任建英;;滴注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住院死亡率[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77年04期
3 ;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浆游离皮质醇含量[J];新医学;1978年04期
4 张叶帆;;测定心肌梗塞患者S1特征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0年02期
5 窦桂芳;;急性心肌梗塞156例临床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81年04期
6 傅颂章;;急性心肌梗塞的监护(综述)[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81年04期
7 苏哲坦;;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破裂的临床探讨[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2年08期
8 倪士珍;魏其达;信庭友;薛文会;;急性心肌梗塞前心绞痛发生率及其与预后关系的探讨[J];天津医药;1982年05期
9 祝善俊;;早期运动对心肌梗塞疤痕形成的影响[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84年04期
10 周宏星;高浴;杨心田;;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的若干问题——近期日本文献综述[J];临床内科杂志;1984年02期
11 魏太星;张延荣;窦桂芳;刘瑞云;黄振文;魏经汉;党瑜华;车正中;朱大军;赵云燕;;应用电子计算机判断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的探讨(摘要)[J];临床医学;1985年06期
12 张敏州;抢救急性心肌梗塞并心室纤颤2例[J];实用医学杂志;1986年04期
13 高丙春;;ECG低电压与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的关系[J];海军医学杂志;1986年S1期
14 陈桂香;苏哲坦;单玉屏;刘玉慧;;预激综合征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15 刘连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三位相阻滞1例[J];中国综合临床;1990年04期
16 岳桂芹;马纪安;谭宝霞;;股骨干骨折术后突发急性心肌梗塞的教训[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90年02期
17 朱搏浪;郭艳玲;胡延英;;WFB—Ⅳ体外反搏装置抢救急性心肌梗塞[J];医疗装备;1990年02期
18 楚修林;;安乃近过敏致急性心肌梗塞1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0年01期
19 赵志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54例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1990年02期
20 ;天气突然变冷为什么易发生心肌梗塞[J];内蒙古林业;199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洪权;郑连喜;王军;;院前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成功1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灾害、中毒专业联合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1999年
2 郭晓岚;吴学勤;张春妮;刘晓阳;;一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抢救和护理[A];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张伟华;;高年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巫桂寿;;21例急性心肌梗塞误诊原因分析[A];中国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学会全国第一届心脏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5 林振强;闵富华;尹国章;韩翠香;张淑娟;邵凤琴;郭伟;张淑兰;杜业泉;;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因素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6 陈正明;;青壮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分析(附26例病例)[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7 范修来;张淑梅;单丽;张磊艺;钟蓓;郭静萱;毛节明;郭丽君;陈明哲;;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血液动力学效应[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8 沈秀英;王舸;;急性心肌梗塞急诊抢救中的几点体会[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9 任珍;蒲英英;孙德利;林家光;杨得明;;心肌梗塞86例心室晚电位检测分析[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10 林举浮;;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泵衰竭早期诊断的识别[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官迅;急性心肌梗塞后存活心肌的MRI与生物体视学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2 武刚;急性心肌梗塞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左心功能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3 郑晓明;正心泰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4 蒋珉;急性心肌梗塞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及其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影响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89年
5 张云松;心冠通Ⅰ号对急性心肌梗塞冠脉再通后心肌活性和心功能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卢才义;CAPTOPRIL治疗急性心肌梗塞[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0年
7 刘煜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和在心血管疾病时生物学特性改变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8 刘杰;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9 葛敬岩;1-磷酸鞘氨醇在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陈柯萍;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浩;整合素α2C807T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塞相关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玮函;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效果的比较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3 徐卫娟;Tβ4基因对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功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陈银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乙醛脱氢酶2活性水平的变化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5 伍晓敏;通冠胶囊对急性心肌梗塞后炎症反应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王英波;TRAIL和Fas L在急性心肌梗塞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组织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王晓兵;急性心肌梗塞一阶血清脂蛋白谱分析与脾虚证相关性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8 孙承波;NF-κB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9 张丽;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D];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
10 刘江;G―CSF干预性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毛细血管形成的影响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突发心梗的家庭处理[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印蓝;季节交替谨防老人突发心梗[N];深圳商报;2006年
3 袁俊荣;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险信号[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蒲昭和;名人的心为何如此脆弱[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5 周丽;老人不宜仅凭胸痛判断心梗[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6 阿依古丽;以咽痛为突出表现的心肌梗塞[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曾理;寒冬时节更需要“关心”[N];家庭医生报;2007年
8 夏向南;老年人要警惕不典型“心梗”[N];家庭医生报;2007年
9 冯瑶;不典型心脏病呈高发态势[N];大众卫生报;2006年
10 庄乾竹;夏季更应重视“护心”[N];家庭医生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