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阴气与阴阳交感理论的系统整理
【摘要】:
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阴虚”是有争议的,导师在多年研究《内经》基础上,提出阴气,阳气同属气的范畴,二者共同奉养人体。本课题以《内经》为正朔,梳理“阴气”这一基本概念,以期完善中医生理学相关内容。
课题正文部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是梳理《内经》中的“阴气”概念,五篇论文组成,主要是《内经》中有关“阴气”的概念、运动、生成、生理特性等方面的梳理工作,提出阴气的产生有三要素:以精为本,真气(先天之气)激发为要,以阴阳调和平秘为条件。另外,论文中指出,“气分阴阳”以往只停留在理论表层,尚未与经气流注联系在一起。中医学的“精气分阴阳”理论应为“先天之气分阴阳”。阴阳二气通过经络贯输到五脏中构建五脏气。
第二部分有关阴气概念的运用,四篇论文组成,文章通过载有经方的相关文献,从经方组方中找到“阴气”概念的实际应用。而且论证了先天精气存在的时限性,先天精气与后天精气的构成比问题。
第三部分整理了阴阳交感理论,阐发了阴阳交感的生理学意义,三篇论文组成,指出阴阳概念是古医者引入中医学中构成自身独有的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要素。人体阴阳交感运动与经络生理病理学表现有相关性。阴阳交感的运动状态,不是静止的稳态,呈现虚实态。
本论文通过梳理《内经》“阴气”概念,旨在构建中医学理论“真气—阴阳气—阴气、阳气、中气—营卫气血(脏腑气血)”新的理论架构;旨在完善中医生理学体系;旨在强调逻辑推理在中医基础理论发展中的应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