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的古代文献研究
【摘要】:
目的:系统收集整理小儿推拿的古代文献,阐明小儿推拿的发展里程;明确小儿推拿穴位和手法的发展脉络,完善小儿推拿的文献研究,为理论及临床研究提供借鉴。方法:应用文献学方法,结合现代统计学手段,利用《中华医典》等软件系统进行古籍检索,建立数据库,对穴位、手法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对小儿推拿的源流、穴位、手法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首次提出小儿推拿穴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的观点,对穴位的数量、出处、分布规律等进行系统整理;探讨了容易造成混乱的几个问题,对理论和临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结论:考证了小儿推拿的源流;明确了不同时期穴位及手法的特点、种类、组成等问题。
|
|
|
|
1 |
汤中华;;栾氏对中国小儿推拿学科的贡献[A];全国中医小儿推拿学术沙龙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
2 |
;孙德仁教授与运城中医小儿推拿学校简介[A];全国中医小儿推拿学术沙龙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
3 |
许丽;;中医一绝——小儿推拿[A];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九届推拿学术年会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继续教育项目论文汇编[C];2006年 |
4 |
胡林飞;;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脾胃功能不良的妙处[A];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2年 |
5 |
来肖威;;张振鋆小儿推拿临床经验浅探[A];第四届全国推拿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1995年 |
6 |
葛湄菲;王延宗;程红运;;小儿推拿名家李德修[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
7 |
程红云;葛湄菲;;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与其他流派的比较[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会年会学术文集[C];2007年 |
8 |
李燕宁;杨配力;吴金勇;;小儿推拿发展史略[A];第25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究会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
9 |
庄婷;;小儿推拿临床举隅[A];全国中医外治发展论坛暨全国第六次中医外治学术年会与技术展示论文集[C];2009年 |
10 |
金义成;;小儿推拿的形成[A];全国中医小儿推拿学术沙龙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