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幼儿园新教师差异性入职教育研究

滕瑶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也日益繁荣,有越来越多的非师范毕业生加入到幼儿教师的队伍中来。与此同时,随着21世纪终身学习理念的到来,教师的专业发展被提到一个很关键的位置,其中,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三位一体更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即使经过入职培养的新教师也有相当部分不能很好的胜任其岗位;进入岗位后,有些新教师对工作的适应不理想;新教师教育背景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导致其专业发展进程悬殊太大等等。 就此,笔者发现差异性的培养在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差异性入职教育可以帮助新老师为自己的专业准确定位;差异性入职教育可为新教师未来的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差异性入职教育可以减少新教师的流失等。笔者在入职教育概念的基础上,试着给幼儿园新教师差异性入职教育下一个定义:幼儿园新教师差异性入职教育是指,幼儿园管理者为新进入教学职业岗位的新教师提供有目的的、有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持续的支持和帮助,使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拥有自己的初步职业发展规划,掌握有效的教育教学技能,并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到自身的优势领域和不足,最终在这段特有的时间内,顺利适应教师角色的教育。 因此,本文针对新教师入职教育,以差异性培养为研究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以济南市五所不同区域不同办园性质的幼儿园为例,对当前幼儿园入职教育现状中的新教师基本情况分析、新教师对于入职教育的认识以及幼儿园入职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的问题如下:从政府的层面上来讲,地方教委在新教师入职教育中,对公办园和私立园的投入不同;地方教委在组织新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对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投入不同;地方教委对中小学的新教师入职教育投入大于对幼儿园的投入。从幼儿园的层面上来讲,个别新教师没有参与入职教育就上岗;入职教育的内容缺乏深度;入职教育的培养方式形式化;入职教育的培养效果不显著。从新教师的层面上来讲,新教师在入职教育中的主动性不够。 通过分析,找出了引起诸多问题背后的原因:从政府的层面上来讲,入职教育的制度不健全,对新教师差异的关注更是无从体现。从幼儿园的层面上来讲,在思想上对入职教育不够重视;对新教师的专业差异考虑不足;对新教师的个体差异考虑不足;因幼儿园自身水平的限制,没有足够的理论和能力来实现差异性入职教育。从新教师的层面上来讲,缺乏主人翁的精神。 针对以上的问题及归因分析后,笔者提出了幼儿园新教师差异性入职教育策略:从政府的层面上来讲,在新教师入职教育制度的建立与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实施幼儿园新教师差异性入职教育。从幼儿园的层面上来讲,幼儿园要对新教师入职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深入了解新教师不同的教育背景及个体差异;与高校、专家合作,请进来,走出去。 最后,笔者制定出一份具体的新教师入职教育计划,其中详尽的叙述了在新教师不同的发展阶段应给予他们何种方式的指导与培养。 总之,幼儿园新教师差异性入职教育关乎整个幼儿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乃至整个教育职业生涯的发展。改进原有的入职教育模式,提高入职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根本,并最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凌苏心;关于在新教师入职教育中加强心理学训练的思考[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2 任学印;试论教师入职教育应遵循的原则[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3 李海昆;;美国音乐新教师入职计划对我国音乐新教师培养的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6期
4 任学印,李广;教师入职教育及其目标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年10期
5 王少非;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必要性与模式构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王小丽;;略论初任(新手)教师的入职教育的意义[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0期
7 陆曙毅;庄丽君;;美国教师入职教育探索[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07期
8 韩春利;;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现状与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9 张凡;;论指导教师制在中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中的实施与对策[J];华章;2010年25期
10 任学印,刘俊提;帮助初任教师实现专业持续发展——美国新泽西州葛拉斯保罗州立学院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概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12期
11 邓子平;杜恩龙;;进门第一步——编辑入职教育概说[J];出版广角;2004年02期
12 黄姝君;;美国教师入职教育对我国新教师教育的启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3期
13 吴琼先;;我国体育教师入职教育培养的必要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年09期
14 刘明霞;李森;;国外新教师入职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15 傅能荣;谌启标;;国外新教师入职教育面面观[J];基础教育参考;2008年08期
16 吕尚兰;;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11期
17 穆敏娟;;独生代教师入职教育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2期
18 王红;马丽;;微格教学:大学英语教师入职教育的必修课[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19 潘妤妤;;澳大利亚新教师入职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0 李玲;;英国新任教师入职教育研究及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文锋;傅冠峰;;基于医院文化传递的入职教育模式探讨[A];第二届航天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2 曾兵成;李雯;;中专学校培养新教师的实践[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张萍;;对师徒帮带活动的见解[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4 秦蓉;;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5 王新荣;;高职学院新教师培养探讨[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马静秋;;家园共育,促进幼儿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7 李会仙;;和谐有效的家园共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8 白丽琼;;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之我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9 李映梅;王开英;;幼儿园课题研究有效管理“三步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10 高旭;;加强师德建设 塑造完美人格 提高育人办园水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谭菲;美国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许瑞勋;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改革审视与创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娟;促进教师观察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水平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丹;幼儿园运用家庭资源进行主题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瑶;幼儿园新教师差异性入职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何花;英格兰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制度新近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李萍;河南省城市初中初任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邓菲;中美中学理科教师入职育模式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铁贵;澳大利亚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尹甜甜;澳大利亚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孔艳君;高职院校初任教师入职教育与教职适应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8 左显兰;中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9 慈航;农村教师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华;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惠 实习记者 李程;75名研究生加盟管道公司[N];石油管道报;2009年
2 广东教育学院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胡继飞;新教师入职是师德建设好时机[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记者 周宝来;首批大学生上岗北京现代[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3年
4 见习记者 刘书艳;幼儿园金钱密码[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史力;幼教收费“水分”能否挤出来[N];安徽日报;2010年
6 肖东;我省近期启动无证幼儿园清理整顿工作[N];江苏教育报;2010年
7 本报见习记者 陈曦;建幼儿园易 速成教师难[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记者 夏禾;无证幼儿园明年底前完成整顿[N];苏州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照重;山东德州私营幼儿园面临倒闭危机[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10 天水市麦积区建新路幼儿园 董凤琴;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素质[N];甘肃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