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大鼠运动皮层及丘脑底核放电模式的研究
【摘要】:脑深部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利用电刺激神经核团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一种有效手段。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 STN)是DBS的首选靶点,高频电刺激STN改善了包括静止性震颤在内的PD的所有症状,但目前其潜在的治疗机制尚不明确。
本课题利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 6-OHDA)建立PD大鼠模型后,在PD大鼠和正常大鼠脑内植入微电极采集STN以及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 M1)在不同状态下的局部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s, LFPs)。之后使用Matlab和SPSS软件对LFPs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揭示PD病理状态下STN和M1的放电模式以及两者相关性的变化规律,以期为阐明STN DBS的治疗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本课题采用立体定位技术将6-OHDA注射至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_c)和中脑腹侧被盖区建立PD大鼠模型,使用阿朴吗啡对模型动物进行测试,其成功率可达65%。对造模成功的大鼠中脑冠状切片进行观察,发现SN_c中多巴胺能神经元损毁明显,其组织学变化与原发性PD的病理特征相类似。
麻醉状态下PD大鼠STN LFPs表现出高振幅、簇状放电增多的波形特征。频谱分析显示与正常大鼠相比,PD大鼠STN LFPs的整体频率明显增大;功率谱密度分析显示PD大鼠STN的高频(特别是15~30Hz范围内)LFPs产生更大的功率值;时频分析也显示PD大鼠STN LFPs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以上分析结果均表明麻醉状态下PD大鼠的STN放电活动异常兴奋。
清醒运动状态下两组大鼠的M1 LFPs的波形呈现出规律性变化。整个抓食行为过程中的M1LFPs可以分解为四个时期,即“抓食前期”、“计划期”、“抓食期”和“完成期”。不同的时期内M1 LFPs表现出不同的波形特征。提取两组大鼠“抓食期”内的M1 LFPs进行频谱分析,发现PD大鼠M1 LFPs的整体频率明显增大。功率谱密度分析显示,“抓食期”内PD大鼠M1在30~100Hz范围内的高频LFPs的功率要明显高于正常大鼠。时频分析显示在“抓食期”内PD大鼠的M1放电能量明显增大。以上结果表明M1的电活动变化与动物的行为关系密切,在PD病理状态下M1的电活动异常兴奋。
对同步记录的STN和M1 LFPs进行互相关分析和相位分析均显示,不同状态下PD大鼠STN和M1 LFPs之间的相关性均小于正常大鼠,表明在PD病理状态下STN和M1之间的神经通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麻醉状态下PD大鼠两脑区电活动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降低,可能是由STN电活动过度,而M1电活动较少导致的结果。M1 LFPs在发生时间上要滞后于STN LFPs,STN诱导了M1电活动的变化,提示M1受到STN一定程度的反馈调控。
结论:两点注射6-OHDA是建立PD大鼠模型的一种理想方法;麻醉状态下PD大鼠的STN电活动异常兴奋;清醒运动状态下M1 LFPs波形特征随动物运动变化明显,且病理状态下表现为异常兴奋;STN诱导了M1电活动的改变,这种作用在PD病理状态下有所减弱。
|
|
|
|
1 |
刘佳;高东明;;皮层抑制对大鼠丘脑底核自发放电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
2 |
朱少平;胡利;鲍波;;乳胞素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及病理学观察[J];实验动物科学;2013年04期 |
3 |
黎民;常学辉;张良芝;雷震;罗申;;不同部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比较分析[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8年04期 |
4 |
罗蔚锋;包仕尧;刘春风;霍红梅;吴冠会;韩旺;张志琳;;还原型谷胱苷肽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年06期 |
5 |
曹非,孙圣刚,王涛,曹学兵,陈吉相,刘昌勤,梅元武,童萼塘,骆芳;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年06期 |
6 |
牛平,王耀山,吕永利,何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4期 |
7 |
崔瑞亭;杨申;苗翠爱;;自拟控颤汤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5年06期 |
8 |
王进;殷立新;霍颖浩;;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年18期 |
9 |
张燕;吕饶;钟海涛;高婷丽;袁丽君;涂星;;三种子宫内膜增生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年01期 |
10 |
冯立;张建余;邹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大鼠铬疮的效果观察[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年06期 |
11 |
王越;许晖;程亮;郝鹏;;原花青素对乙二醇所致大鼠肾结石的影响[J];广东化工;2021年08期 |
12 |
王琰;易翅翔;邱勋永;陈鹏;明光福;;异槲皮苷联合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大鼠骨折愈合[J];西部医学;2021年04期 |
13 |
赵桂香;阿不都沙拉木·吐尔逊;;截肢手术大鼠模型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年05期 |
14 |
胡静温;翁美华;周红娟;陈锦秀;;国内外脾气虚大鼠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21年17期 |
15 |
王倩;庄似玥;吴贵龙;李胜天;;婴幼期大自然声音组合干预对大鼠成年后焦虑样行为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年04期 |
16 |
王昱;陈凯;周苏雅;缪妙;郭彤;乔子轩;鲍晓荣;;慢性肾脏病大鼠认知障碍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1年05期 |
17 |
霍香香;门伟婕;杨莉;张玥;周昆;;异补骨脂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性别差异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04期 |
18 |
王一强;李晶;张玉香;张瑞;史晓伟;;车前草醇提物对水负荷模型大鼠的利尿作用研究[J];甘肃科技;2021年1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