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田径是由走、跑、跳、投等运动技能组成的综合性比赛项目,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到今天,田径赛场一直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最吸引人、最重要的比赛部分。田径实力是衡量一个地区体育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在奥运会的全部金牌中田径项目产生46枚,约占奥运会金牌总数的16%。毫无疑问,田径是奥运会上金牌数最多、参赛运动员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项目。田径项目历来是青岛的传统优势项目,多年来青岛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田径人才,并在全国田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对于青岛市来说,要继续建设体育强市,抓好田径是关键,青岛市田径辉煌成绩的取得,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以青岛市体校、青岛七区四县业余体校以及5所田径传统校(青岛二中、平度一中、平度九中、即墨创新、即墨一中)的田径教练员和田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青岛市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对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1.青岛市的田径教练员执教经验较为丰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径后备人才。
2.青岛市田径后备人才注册人数近三年呈上升趋势,表明青少年、家长以及社会对田径训练的认知态度越来越积极。
3.青岛市的田径后备人才队伍,男子运动员多于女子运动员,但是从取得运动成绩来看,女子运动员优于男子运动员,同时还存在着项目之间发展水平不均衡的问题。
4.青岛市田径后备人才训练积极性较高,能够保证训练的时间和次数。
5.青岛市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机会比较少,很多优秀的田径后备人才得不到比赛的历练,综合心理素质以及比赛能力相对较差。
6.青岛市培养后备人才的经费来源单一,绝大部分需要政府拨款。各学校田径训练的场地器材,基本能够满足训练的需求,但是场地器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器材的检修维护不及时。
建议:
1.建立新型竞赛管理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协助举办体育赛事,增加田径比赛的数量。
2.设立田径高级教练员培训班,加大优秀教练员培训力度,形成系统的教练员培训体系。为教练员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加强与国外优秀教练员的交流学习。
3.想方设法选好材,结合运动员实际设定目标,合理规划成才之路。
4.加大训练经费投入,完善激励政策,提高教练员、运动员待遇。
5.利用新闻媒体搞好宣传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具有田径运动天赋的青少年参与田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