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土地整治潜力与时空布局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土地利用既面临着经济持续建设的压力,也面临着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摸清土地整治潜力,编制科学的土地整治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各类土地后备资源,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保证,对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独特国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与土地整治相关的理论、技术方法、整治模式、效益评价等成为土地管理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对海阳市农用地整理潜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土地复垦潜力以及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系统地调查与评价,根据整治潜力大小、难易程度以及当地整治意愿等确定海阳市土地整治项目的时空布局,力求为海阳市编制土地整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总结国内外土地整治相关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土地整治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根据实证研究阐述了县级土地整治潜力调查与评价的具体方法步骤,丰富了原有理论方法。
本研究充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数据等成果,结合外业补充调查,对海阳市土地整治潜力进行研究。针对编制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的实践需要,系统地探讨海阳市域范围内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宜耕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等不同类型土地整治潜力的调查与评价方法,摸清家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海阳市2013-2015年土地整治时空布局,并进行土地整治整治项目类型区域划分,为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经过深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土地整治潜力方面,海阳市通过土地整治可补充耕地2377.58公顷,其中:通过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可补充耕地规模最大,为1083.46公顷,占比为45.57%;通过农用地整理可补充耕地856.37公顷,占比为36.02%;通过土地复垦可补充耕地328.35公顷,占比为13.81%;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可补充耕地规模较小,仅为109.40公顷,占比为4.60%。
(2)根据新增耕地规模、整治难易程度以及地方整治意愿等,确定2013-2015年海阳市土地整治项目时空布局。2013-2015年海阳市土地整治总规模为14908.93公顷,可新增耕地面积969.97公顷,实现挂钩规模为496公顷。空间分布上看,农用地整理项目多集中在海阳市中部及东北部地区,土地开发项目集中在西部的小纪镇、东部的盘石镇以及北部的郭城镇和徐家店镇,土地复垦项目多集中在留格庄镇北部以及徐家店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均有分布。
(3)通过土地整治类型区域划分研究,海阳市土地整治活动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市域内共可分为5个区域:东部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域、西部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域、南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区域、北部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域以及中部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不同整治类型区采取差别化的整治措施:东部、北部、西部地区可以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可综合布局农用地整理项目、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项目等,有条件地申请国家级、省级或市级土地整治综合项目;南部地区侧重于开展城乡建设用地一体化整理;中部地区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带动农用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