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吡啶芴或咔唑类有机配体和联苯二甲酸的MOFs合成及吸附性质研究
【摘要】:以自组装为合成方法的配位作用驱动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的合成及性质研究是目前材料化学科学的研究热点。它涉及金属有机合成、配位化学等多学科领域,为众多基础学科的研究奠定了基础。MOFs与传统的有机超分子和无机介孔材料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在气体存储、吸附分离、传感、催化、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本文用芴和咔唑合成了一系列配体,利用溶剂热法,与过渡金属自组装得到了 14个化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RD、TGA、红外等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对它们的气体吸附性能做了进一步的测试。一、合成了烷基链取代基长短不同的芴类系列有机配体7个,以溶剂热的方法合成具有不同微环境的基于芴基有机配体的Ni(Ⅱ)-MOFs11个,并研究了它们的组装规律。二、对由芴类配体为母体,自组装得到的MOFs材料进行吸附性能的表征,通过比较,探究当配体一致时,改变共配体的非配位官能团;以及当共配体一致时,改变芴类烷基链取代基的长短,进而改变MOFs孔道内部微环境,对MOFs材料对气体吸附性能的影响。三、合成了咔唑类有机配体2个,与共配体以及过渡金属离子通过溶剂热方法自组装,得到Ni(Ⅱ)-MOFs3个,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它们的结构。
|
|
|
|
1 |
胡文玉,梅光泉;2,6-二甲酰基吡啶合成方法的改进[J];江西科学;1997年04期 |
2 |
田玉鹏,孙梅,施鹏飞,周虹屏,张居舟;一种具有双光子活性的新型有机配体的合成[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3 |
林长学,朱锦瞻,鲁文杰;含氮、硫有机配体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生理活性研究[J];广州化工;1999年04期 |
4 |
杨丽红,王晓蓉,孙昊,张海石;有机配体EDTA对土壤中稀土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
5 |
赵祥华;黎小胜;王莉敏;袁顺东;;两种基于吡啶/芴的有机配体的设计、合成、表征及其光学性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
6 |
刘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的制备及表征[J];云南化工;2016年06期 |
7 |
史林芳;王庆伟;李传碧;崔运成;;几种有机配体配位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8 |
张灵;赵雄燕;王鑫;;稀土有机配体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7年12期 |
9 |
周兴旺,叶剑良,陈忠,陈志伟,黄培强;含有机配体的活性双过氧钒配合物与组氨酸的相互作用研究[J];化学学报;2002年05期 |
10 |
王宁,曹莉,曹心德,王晓蓉,戴乐美;有机配体EDTA对土壤吸附和解吸稀土元素行为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0年04期 |
11 |
彭红云;杨肖娥;;金属有机配体分析方法及金属组学研究[J];分析化学;2006年08期 |
12 |
章伟光,殷霞,范军,张启交,黄庙由;稀土含硫有机配体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稀土学报;2004年03期 |
13 |
党非凡;刘博奥;杨晓龙;吴勇;周桂江;王琦;;含双醛基有机配体的Ir~Ⅲ配合物磷光分子的合成与发光行为[J];中国科技论文;2017年18期 |
14 |
陈新斌;轴向有机配体对Schiff碱配合物模拟酶催化性能的影响[J];化学学报;2000年08期 |
15 |
胡利珍;马宏瑞;王颖勃;徐静;;制革鞣液中有机配体对Cr(Ⅲ)加碱沉淀行为的影响[J];环境化学;2014年02期 |
16 |
杜亚军;陆晓斌;徐艳;张海珍;王鹏;杨家祥;田玉鹏;薛照明;;一种新的D-π-A型的环金属化有机配体的合成与性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17 |
牛振江,杨东文,董振华,刘祖明,王东诚;有机配体对电沉积CuInSe_2薄膜质量的影响[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
18 |
司马子恒;;MOFs材料的发展简述[J];当代化工研究;2018年08期 |
19 |
王宁,王晓蓉,戴乐美;有机配体EDTA对黑麦草吸收利用稀土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20 |
夏江滨,杨红,李富友,黄春辉;有机配体修饰纳米Al_2O_3的合成及性质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