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
【摘要】:课程思政(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all courses)是教师以课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和有目的地设计教学活动,以隐性间接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中,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高中时期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有助于他们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而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融入思想政治因素,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是实现立德树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拟将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结合起来,以济南某高中英语阅读课为例,探讨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主观因素主要指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以及为此所采取的对策,客观因素主要指教材资源。因此,如何立足现有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其中思政信息,在提高思政意识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当前所研究学校的高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课程思政的落实现状如何?(2)当前使用的英语教材的阅读材料中包含着哪些课程思政资源?(3)如何在高中英语课程中渗透课程思政建设?本研究以济南市某高中为例。为了回答第一个问题,深入了解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观因素,笔者随机选取了30位英语教师发放问卷来了解他们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态度与实施现状,根据调查结果中发现的问题,笔者又对其中三位教师进行了访谈。在客观因素方面,笔者对该校所使用的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了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以期望回答研究的第二个问题。经过对调查结果和教学材料的分析,笔者试将主观和客观因素相结合,探讨了该校当前高中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在教师方面,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深入;对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足;对思政教学方法的选择缺乏多样性。其次,在教材方面,现行人教版教材对不同思政教育领域的侧重对教师认识和利用教材产生了影响;对教材之外的思政资源的补充和拓展仍不完善。除此之外,在评价方面,教学评价中思想政治方面没有得到重视和落实。根据调查结果和上述问题,笔者回答了研究的第三个问题。以学者成矫林的研究为基础,笔者试提出了课程思政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建设的原则和路径,并附有教学设计案例。建设原则包括方向性原则、潜移默化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建设路径包括: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挖掘与拓展课程思政资源;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相结合;优化思政教学方法;注重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本研究为高中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思路,但是由于研究局限于某一高中,样本数量较少,存在一定的不足,建设原则和路径有待于更深入的证实与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