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復新,田玉鹏,许志强,倪诗圣;单N-乙酸取代N_2O_2大环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的研究[J];化学试剂;1994年02期 |
2 |
卢语晖,先晖,谢代前,鄢国森;CO_2势能面和振动激发态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年08期 |
3 |
徐定国,卢语晖,谢代前,鄢国森;SO_2基态势能面和振转能级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12期 |
4 |
钱莉民,J.诺德格林,崔启良,罗薇,金明星,丁大军;过渡金属富勒烯化合物V_xC_(60)的Raman光谱[J];光散射学报;2000年02期 |
5 |
韦文美,谈炜,何天敬,陈东明,刘凡镇;ClONO_2异构化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理论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2004年06期 |
6 |
周莲;过渡金属卤化物的QSPR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7 |
吴迎霞;;均相体系中过渡金属对碳-碳键的活化反应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05年12期 |
8 |
杨卫国;章晓中;袁俊;;由电子能量损失谱计算过渡金属d电子数的浮动窗口方法[J];电子显微学报;2006年S1期 |
9 |
牟柏林;杨阳;;铁基钙钛矿化合物AFeO_3(A=Ca,Sr,Ba)的光催化性能[J];硅酸盐学报;2006年09期 |
10 |
周泽广;袁爱群;白丽娟;马少妹;黄增尉;;合成方法对NH_4MPO_4·H_2O(M=Mn,Fe,Co,Ni,Cu)颗粒形貌的影响[J];应用化工;2007年03期 |
11 |
徐静;赵振波;李正;杨向光;;过渡金属磷钼钒杂多化合物的表征及催化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8年05期 |
12 |
常旭;韩士田;刘彦钦;王涛;;N-酰化-α-氨基酸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河北化工;2009年01期 |
13 |
刘志刚;周仁贤;郑小明;;过渡金属修饰对铜铈催化剂在选择性脱除CO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3期 |
14 |
赵国良;施霞;张均平;刘建风;咸会朵;邵邻相;;2-苯基-4-硒唑甲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J];中国科学:化学;2010年10期 |
15 |
蔡丽华;黄丽芬;朱静静;封孝华;;含吡啶酰胺基双Schiff碱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J];精细石油化工;2010年02期 |
16 |
刘尚长;于保强;;低压催化氢甲酰化中的量子化学行为 Ⅰ过渡金属——有机膦络合物的催化作用[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2期 |
17 |
胡之德,刘满仓,刘小愚;某些过渡金属的离子交换色谱行为的研究[J];色谱;1984年02期 |
18 |
韩克利,郑锡光,张瑞勤,孙本繁,何国钟,楼南泉;Ba+BrC_nH_(2n+1)(n=1,2,3,4,5)微观反应动力学[J];中国科学B辑;1993年12期 |
19 |
张新申,蒋小萍;低压离子色谱仪的原理及应用[J];分析化学;1994年04期 |
20 |
彭景翠;准─维过渡金属-卤素桥接络合物的结构和非线性光学特性[J];功能材料;1994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