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互影响距离理论的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目前远程教育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以远程教育理论为指导,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搞好远程教育工作的方案、建议和意见,以促进远程教育健康稳步地发展。
本研究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首先采用查阅文献、社会调查、上网查询等手段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调研等工作,以掌握较丰富的资料、信息,形成研究思路。然后,对取得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汇总,逐项分析,以形成研究提纲。在此基础上,对前期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汇总,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
本研究的重要意义是,能够通过研究分析远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纬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给广大远程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成功举办远程教育的思路和框架,对远程教育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的突出新观点是,举办远程教育应抓住“距离”这一根本特征,发挥远程教育方便性、灵活性的优势,增加各种形式的对话,适度缩短交互影响距离。应实事求是,量体裁衣,坚持“实用、够用、好用”和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原则,合理沿用传统模式,谨慎投资,注重效益。
文章第一部分指出了目前我国远程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办学指导思想出现偏差、远程教学模式单一、适应性差、学习资源匮乏、学习支持服务不到位等,进而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观和客观原因,然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远程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提出了进行远程教育教学设计开发必须以适度缩短交互影响距离为出发点的思路。
文章第二部分对远程教育哲学理论中的穆尔交互影响距离和学生自主性的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在阐述理论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交互影响距离与对话和结构的函数关系,以及学习独立性与交互影响距离和学生自主性的函数关系。然后对对话变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主要论述了对话的涵义、对话的决定因素、对话的分类、实现对话的具体途径、常见教学模式中实现对话多少比较等问题。之后,又对结构变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主要论述了结构的涵义、结构化程度的决定因素、结构化教学过程以及对话和结构与选择组合通信媒体的关系等问题,并提出了如何把握教学计划结构化程度的建议。
文章第三部分对远程教育教学系统进行了概括性的叙述。从系统、教学系统的概念出发,分析了远程教育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提出了目前常见的远程教育系统模式,然后分析了远程教育教学系统设计开发的理论基础、基本含义和基本内容。重点对教学系统设计开发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要包括确定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确定远程教学模式、设计开发课程子系统、设
基于交互影响距离理论的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研究
计开发学生子系统等问题。
文章的第四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对如何以交互影响距离理论为指导,
做好远程教育教学系统设计和开发的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文章按照远程
教育教学系统开发的主要内容分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一个方面是如何合理地确定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必
须在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教育对象和教育总目标的思路,在此基础上
形成总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结构化因素问题。
第二方面是如何合理地选择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问题。文章从两个纬度对
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了选择远程教学模式的原则。一个纬度是对如
何选择媒体教学模式问题提出了如下原则,即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适当投资,
兼顾先进性和继承性,传播教学信息快捷,实现教学对话容易,结构化适度,交
互影响距离适度。另一个纬度是对如何选择远程学习模式问题提出了如下原则,
即针对学员个性特点、行业特点、分布特点,本着信息传播方便快捷,对话和结
构适度的原则,兼顾学生学习自主性,适度缩小交互影响距离,达到提高学习者
学习独立性的目的。
第三方面是如何设计开发课程资源系统的问题。文章在分析课程等概念的
基础上分三个部分对这一问题作了论述。第一部分是教学大纲的设计开发。第二
部分是多媒体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分别对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四种形式,即印刷
媒体、音像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资源形式的设计开发作了详细
的论述,并给出了一些建议。第三是关于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发送传输问题,指出
了与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发送传输密切相关的因素,对目前常见的几种远程教育信
息传递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四方面是如何设计开发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问题。文章从分析远程学习
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涵义,并与传统教育的学习
支持服务系统的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
性,列举了学习支持服务的具体形式和内容,最后对如何保障学习支持服务的有
效性作出了详细的论述,提出了“一树三建”的建议,即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
意识,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文章的最后给出了该研究的结论。即,举办远程教育,必须以交互影响距
离理论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