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田海花  
【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应对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首先必须准确把握其内涵,掌握其形成的条件以及历史演变。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它总是历史的又是时代的。历史性是民族精神发展的基础,时代性是民族精神在新条件下的发展。只有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才能使民族精神历久常青。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伟大民族精神正是承前而来,又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 民族精神是在以农为本的经济模式、广为认可的民族融合、中国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以及绵延发展的民族文化等实践和客观物质基础上形成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哺育教化、激励塑造的产物。民族精神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几个不同的时代形态的演变,各个时代形态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根。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也就愈发显示出民族精神对于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性。胜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需要亿万人民群众去拼搏奋斗,而亿万人民群众的拼搏奋斗需要崇高的精神来鼓舞、激励。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要求我们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这项工作,使之服务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既要学习传统又要与时俱进、既要学习世界又不迷失自我两大基本原则,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国民教育主要是抓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其中思想道德建设要重点抓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发挥文艺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独特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等重要载体的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蔡彦士;努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3期
2 杨守金,夏家春;新世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J];学术交流;2003年07期
3 徐久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J];党史文汇;2003年04期
4 顾海良,沈壮海;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04期
5 冯祖贻;与时俱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6 ;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J];价格与市场;2003年06期
7 曾宪波;对怎样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问题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张志卿;浅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宋球勋;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J];文明与宣传;2003年05期
11 严智;民族精神的又一次升华[J];文明与宣传;2003年08期
12 唐雷;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J];党史纵览;2003年06期
13 王伟;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J];伦理学研究;2003年04期
14 ;刘云山要求: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J];政工研究动态;2003年10期
15 游新华 ,夏玉兰;锻铸民族精神[J];群众;2003年03期
16 王立人;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J];群众;2003年07期
17 许建良;;民族精神与国力营建[J];红旗文稿;2003年05期
18 潘贵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民主;2003年04期
19 郝文清;;民族精神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0 叶家松;;民族精神颂[J];政协天地;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铁石;王克权;;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为本 开展“三格”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2 田克俭;;科学创新需要一种有力的民族精神支撑[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陈丽君;;对民族精神的历史考察及其现实意义的思考[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4 黄小斌;;让民族精神植根于学生的体验活动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5 黄小斌;;让民族精神植根于学生的体验活动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6 ;前言[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7 王平;赵旭东;;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用实际行动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A];西南六省、区、市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协作片第十六次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王玲玲;;也谈发展先进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池平青;;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唐永进;;弘扬民族精神与人的全面发展[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蔡旭群;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民族精神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瑞芳;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胡孝红;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闵长虹;凝聚、变迁、提升:中华民族精神论纲[D];复旦大学;2011年
5 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郑海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君;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金化;中国与日本民族精神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朱冰;民族精神及其培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晓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与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宋微;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晓岚;高校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赵静;中俄民族精神比较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于美玲;中国共产党民族精神教育理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常娟娟;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及其启示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10 唐璇;新形势下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明;两个“纳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N];福建日报;2003年
2 沈萱文;民族精神是实现全面小康和战胜非典的精神支撑[N];福建日报;2003年
3 叶家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N];福建日报;2003年
4 乔法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任重道远[N];发展导报;2003年
5 全国政协委员 谷安林;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6 王修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N];光明日报;2003年
7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8 杨鲜兰;顺应时代潮流 弘扬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9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10 王立人;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