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应对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首先必须准确把握其内涵,掌握其形成的条件以及历史演变。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它总是历史的又是时代的。历史性是民族精神发展的基础,时代性是民族精神在新条件下的发展。只有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才能使民族精神历久常青。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伟大民族精神正是承前而来,又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
民族精神是在以农为本的经济模式、广为认可的民族融合、中国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以及绵延发展的民族文化等实践和客观物质基础上形成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哺育教化、激励塑造的产物。民族精神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几个不同的时代形态的演变,各个时代形态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根。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也就愈发显示出民族精神对于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性。胜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需要亿万人民群众去拼搏奋斗,而亿万人民群众的拼搏奋斗需要崇高的精神来鼓舞、激励。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要求我们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这项工作,使之服务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既要学习传统又要与时俱进、既要学习世界又不迷失自我两大基本原则,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国民教育主要是抓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其中思想道德建设要重点抓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发挥文艺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独特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等重要载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