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卓雍错流域冰川—湖泊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摘要】:全球变化是当今各国政府和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青藏高原作为独特的自然地域单元,由于其自然环境和生态关系在全球占有特殊地位,并且与全球环境变化息息相关,已成为研究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关键地区和热点。冰川和湖泊是青藏高原地表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气候环境变化极为敏感,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正关注着青藏高原现代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本文基于遥感和GIS系统技术,以地形图(1:50,000),Landsat TM及Landsat ETM+数字遥感影像为基本数据,应用时空复合分析方法研究羊卓雍错流域的冰川-湖泊变化的时空特征(1980~2000年),并分析了冰川、湖泊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以地形图为基准,将陆地资源卫星系列遥感影像(Landsat TM/ETM+)统一坐标系,并基于1:250,000 DEM逐像元进行正射校正,再配准,配准误差控制在一个像元以内。同期数字影像拼接后,用非监督分类,结合目视解译的方法从遥感影像和地形图上提取各期冰川和湖泊数据,然后统一转换成GRID格式(格网单元,28.5m)。在ARC/INFO中进行集成运算,生成羊卓雍错流域1980~2000年间冰川-湖泊变化的“时空复合”数据,分析20年来冰川和湖泊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研究表明:二十年来羊卓雍错流域的冰川和湖泊面积变化显著。湖泊变化表现为先缩小后扩张的趋势,1980年湖泊的面积为1,072km~2,到1990年湖泊面积减小到1,006km~2,而2000年湖泊面积将近1,038km~2,1980~2000年间湖泊面积总体缩小,共计减小34km~2。冰川在不断退缩,在1980年冰川面积是218.46km~2,到1990年冰川面积减小到216.68km~2,2000年冰川面积减小到215.18km~2,1980~2000年间共减少3.28km~2。
通过浪卡子气象站1961~2000年间的气象资料分析得知,羊卓雍错流域近四十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一致,特别是冷季月均温增温十分显著;降水呈波动变化,1980~2000年间降水量先减少而后有所增加;1980~2000年间蒸发平缓下降。综合气温、降水和蒸发三者对冰川和湖泊变化的影响可知,气温上升是羊卓雍错流域冰川退缩(即冰川物质平衡处于亏损状态)的主要影响因子;而降水是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
|
|
|
|
1 |
顾佩,卜觉英;我国西部部分山区冰川分布图的编制[J];冰川冻土;1987年03期 |
2 |
李吉均;;祁连山的平顶冰川[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1年01期 |
3 |
尹世瑽;应用MSS卫星像片编绘1/100万西藏高原冰川分布图的试验[J];冰川冻土;1980年S1期 |
4 |
潘永弟;;哭泣的冰川[J];环境;2010年06期 |
5 |
樊启顺,沙占江,曹广超,杨萍,曹生奎;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冰川资源的影响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
6 |
艾南山
,伍光和
,赵镇;祁连山冷龙岭的冰川分布与新构造应力场[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4期 |
7 |
刘潮海,施雅风,王宗太,谢自楚;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分布特征——中国冰川目录编制完成[J];冰川冻土;2000年02期 |
8 |
王宗太,刘潮海;中国冰川分布的地理特征[J];冰川冻土;2001年03期 |
9 |
张勇;刘时银;丁永建;;中国西部冰川度日因子的空间变化特征[J];地理学报;2006年01期 |
10 |
崔克信;;庐山冰川现象之观察[J];第四纪研究;1989年03期 |
11 |
孙占东;王润;;气候背景下冰川在博斯腾湖水量平衡中的作用[J];湖泊科学;2006年05期 |
12 |
刘时银;上官冬辉;;中国冰川萎缩加剧[J];科学世界;2004年01期 |
13 |
于海鸣;刘建基;;新疆40年来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及径流响应分析[J];水力发电;2007年05期 |
14 |
伍光和;沈永平;;中国冰川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冰川冻土;2007年04期 |
15 |
王宗太;新疆的冰川[J];干旱区地理;1991年01期 |
16 |
陈骞;;中国著名冰川遗迹一瞥[J];科学大观园;2007年19期 |
17 |
苏珍,梁大兰,洪明;贡嘎山海洋性冰川发育条件及分布特征[J];冰川冻土;1993年04期 |
18 |
仇家琪,王志超;三十年来新疆冰川研究[J];干旱区地理;1987年03期 |
19 |
张文敬;;行进在喜马拉雅南坡——中国喜马拉雅国际综合科学考察纪行[J];大自然探索;2009年01期 |
20 |
崔之久;;探察希夏邦马的古今巨变[J];科学大众(中学版);1964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