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摘要】:
听力是外语学习中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但在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却经常忽视听力教学。在听中,听者想获得的是对说话者所说和所指的准确理解。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不仅要理解我们所听到的句子意思,还要理解说话者意图。在有些情况下,说话者意图与句子意思一致,这使我们很容易理解话语。然而,许多情况下,说话者意图与句子意思不同,说话者意图是间接的意思,塞尔把这种情况称为间接言语行为。要达到对说话者间接言语行为的准确理解,听话者首先理解话语所表达的表层意义,然后再通过推理推出其中的言外之意。所以,可以说听力理解的本质就是听话者在说话者话语的表层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推断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
但是,传统的听力理解教学法只停留在句子层面,注重语言的形式,如语音、词汇或语法等,而忽视了语言的内容。笔者对目前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
(1)学生听力理解中间接言语行为识别能力较差。
(2)学生对听力理解的认识非常片面,影响了他们的听力习惯。
(3)学生听力理解中的最大困难在于推断说话者的隐含意义。
(4)目前的听力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听力策略(如推理等)不是十分有效。
笔者认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但是从文献综述中看出,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听力教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并不多。这方面的研究多是讨论如何理解间接性而并未系统分析如何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听力教学。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听力理解,认为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应用在听力理解中,可以帮助学习者推断出说话者隐含的意义。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听力教学的原则,并从选择真实性的听力材料、设计多种听力任务、组织有效的听力活动、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运用英语语调知识和提高学习者的推理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听力教学的建议。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尝试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应用到听力理解中,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预期达到提高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