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理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摘要】:英语写作,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一项基本语言技能而倍受关注。在许多师生看来,与听、说、读、译等其它几项技能相比,唯有写出一篇意思清楚、文字通顺、语义连贯的文章最为困难。这种能力甚至连一些操本族语者也无法熟练掌握。因此,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成了英语教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多年来,无数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针对英语写作进行了大量研究,也收获颇丰。但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方法并不多。在实际写作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只注重传授如何选词、造句,或让学生模仿一些行文模式,忽略了对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对能在“文字通顺、语义连贯”方面起到直接作用的衔接问题重视不够。因而造成了学生的作文缺乏篇章性,难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此,笔者深感提高学生的语篇意识,特别是让学生重视通过使用衔接手段来促进语义连贯,增强作文的篇章性,应成为写作教学的重点所在。
衔接理论在语言学界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语篇的衔接成为语篇研究的核心之一。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阐述,衔接对于篇章的连贯,语篇的生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从目前有关的研究文献来看,依据衔接理论对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分析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试图以衔接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错误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作文中衔接手段的使用情况进行实例分析和解释,来探讨衔接理论对提高中国学生作文的篇章性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实意义。
因此,笔者对学生的一次命题作文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本研究以非英语专业学生的146篇命题作文为语料,按照韩礼德和哈桑对衔接手段的分类,对作文中出现的语法衔接,包括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以及词汇衔接方面的各种语误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中选取了学生作文中的大量原句,这些为本次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
分析结果显示:各种衔接手段的语误在学生的作文中广泛分布,衔接手段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与作文成绩密切相关,即:高分作文中衔接手段运用得多,错误少,而低分作文恰好与此相反。对此笔者尝试着给予了解释和评价。学生在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