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论转型期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

孙谦  
【摘要】: 知识分子作为一个重要的话语场地,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文化上都蕴含着巨大的言说价值与丰富的言说可能。中国知识分子的诞生、衍化与中国整个现代性的发生、实践是息息相关的,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是五四以来小说中无法绕开、无法回避的极为重要的叙事形态。如果将五四以来的小说作纵向的梳理、归纳,我们会发现知识分子叙事通过对文本中知识分子生存形态的描绘,见证了知识分子形象与精神的变迁。在传统的文学叙事中,知识分子无论作为启蒙者、革命者还是受难者形象,在启迪民智祛除蒙昧方面,他们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是文化导师和精神牧师,是思想界的“卡里斯玛”。但是在“转型期”这一新的时代精神气候里,知识者形象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既往的叙事范式、叙事成规已不再适合表现知识者生活,必然会呈现独特的叙事风貌,这其中隐含着错综复杂的历史动因与特定时期的思想文化诉求。转型期小说中纷繁复杂的知识分子叙事景观不仅具有文学自身的审美内涵与阐释价值,同时也与转型期的历史文化语境、思想变迁及作家主体的知识分子身份意识有着内在关联,兼具文学叙事、审美价值与思想文化价值。 本文在大量阅读、体验、思考的基础上,采取审美阐释与理论剖析,史与论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立足于“转型期”这一特定的时间概念所框定的论述空间与文化境遇,首次对转型期以来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进行认真梳理与系统研究,探询知识分子叙事发展的内在脉络,以期做到在发掘出转型期知识分子叙事独特审美内涵的同时,将知识分子叙事与时代精神状况有机结合起来,进而经由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透视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 导论部分,首先是对知识分子这一研究对象进行谱系式的追踪、溯源,通过对中国知识分子身份变迁及其文化人格的梳理,考量其内在的精神复杂性,从而为以下的论述提供历史、文化与理论的背景参照,在此基础上限定转型期小说中知识分子叙事的概念内涵与指称范围。其次,对知识分子叙事这一自五四以来小说中无法回避的叙事形态作出纵向的梳理、归纳,阐明转型期知识分子叙事的多元复杂的叙事风貌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思想方面的意义。再次,对论题的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基本理路、逻辑架构做简要的说明。 第一章旨在阐述转型期知识分子叙事多元复杂叙事风貌的问题背景和发生学原因,从语境学的角度分析知识分子叙事发生的语境,围绕知识分子的思想境遇与文化境遇展开论述。然后将阐析的重点放在转型期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叙事处境上,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描绘出转型期知识分子叙事范式、叙事成规的演变。 第二章、第三章主要从主题学层面论述转型期知识分子叙事的话语特征。对知识分子精神沉沦的展示以及对精神良知与公共关怀意识的憧憬与呼唤可以说是贯穿转型期知识分子叙事的基本主题线索。与以往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相比,转型期知识分子叙事显得更为斑驳复杂,叙事主题变得更加多样化,围绕着批判与吁求并存的价值伦理,转型期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必然形成一套自身的话语系统。共时性地抽绎出其中主题话语的存在形态并进行条分细缕地剖析,能够有效地廓清纷繁驳杂的现实表象,部分抵达悖论语境下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真实。 第四章主要从叙事形式层面来对转型期知识分子小说的叙事状貌进行分析。小说中知识分子叙事形式的嬗变、叙事模式、叙事形态的选择无不与转型期的社会语境、价值语境和变化的情势有关,形式层面负载着时代变迁过程中丰富的思想讯息。通过艺术形式的分析,同样能够勘探到知识分子在转型期各种各样的精神姿态和心灵景观。本章将从反讽叙事、狂欢叙事、叙事视角及喜剧色彩与悲剧品格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力争凸显转型期知识分子叙事的独特风格。 第五章从叙事伦理的角度对转型期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进行批判分析。小说作为一种审美表意实践活动,它的独特性正体现为世俗救赎的功能,它在讲述现代个体生命故事时,应该通过叙事诉诸具体的生命感觉。文学作品中叙写怎样的知识分子与如何叙写知识分子无疑体现出作家新型的叙事伦理诉求。本章将伦理的向度嵌入叙事的纬语之中,以此来厘测知识分子叙事的精神深度。从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叙事伦理、知识分子的情爱叙事伦理及理性叙事伦理这三个纬度展开论述,着重批判知识分子叙事中深刻的道德反省与自我批判精神的陨落。 结语部分总结性地概括出转型期小说中知识分子叙事的处境、审美价值、叙事伦理及其蕴含的文化意蕴。同时也指出转型期小说中知识分子叙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之处。然后进一步分析得出,知识分子精神的死亡,知识精英神话的破灭也必然导致相应的知识分子叙事观念的嬗变。叙事的狂欢并不表明知识分子真正摆脱了内心焦虑,它实则是知识分子精神焦虑的外在表征。文章最后指出转型期的知识分子面临的不再是如何拯救黎民大众的问题,而是如何才能自我拯救,如何能在市场话语、大众传媒和通俗文化的狂欢时期找寻到自身存在的依据,破除自身严重的精神危机的问题。 概而言之,转型期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虽然存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与不足,但是知识分子写作主体用自己深切的生命体验和精神困惑所展示的知识分子精神的溃败,触及到这个时代最为深刻、最为沉重的精神危机。论者认为转型期知识分子叙事风貌和叙述模式的嬗变,不仅是文本形式层面的问题,不能仅限于文学内部的解释,它具有自身的意识形态性,深刻地折射出时代思想意识结构的重大位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志英;;谈小说的阅读与欣赏[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张心科;;重回“三要素”:小说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建设;2018年13期
3 张晶;;中学小说教学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8年09期
4 晓苏;;小说的可读性从哪里来[J];文学教育(上);2017年12期
5 石午强;;墨白:小说的多维镜像——评《小说的多维镜像——墨白访谈录》[J];大观(东京文学);2016年11期
6 李勇;;边地叙事的局限——评冉正万的《银鱼来》[J];新文学评论;2016年04期
7 唐诗人;;“70后”的精神转型——以朱山坡小说为例[J];新文学评论;2016年02期
8 于德北;;我写小小说[J];时代文学;2016年11期
9 ;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终评备选篇目及审读委成员评语[J];江南;2017年01期
10 乔焕江;何凯旋;孔广钊;姜胜群;申志远;徐志伟;徐晓杰;张良丛;宋宝伟;金哲;王士军;满蛟;谷苗苗;王威;余媛媛;郭永洁;包晗;;通往世界幽微的叙述之舟——孔广钊小说的叙事艺术[J];小说林;2017年01期
11 北村;;重温邂逅一个小说少年的喜悦[J];福建文学;2017年01期
12 胡荣锦;;“仪式”的完成[J];少男少女;2016年26期
13 韩东;黄德海;;趋向完美的努力会另有成果[J];上海文学;2017年02期
14 唐诗云;;我为什么要写小说和写什么样的小说(创作谈)[J];西湖;2017年01期
15 潘向黎;;那些光洁芬芳的可人儿[J];长江文艺;2017年04期
16 张滢莹;;小说的匠心[J];上海文学;2017年03期
17 闫涛;;突破三道关,小说不再难[J];新高考(语文备考);2017年02期
18 王诗茜;;“雨花写作训练营”第二次改稿会实录[J];雨花;2016年22期
19 叶炜;;小说首先要好看——“裂变中国三部曲”之《贵人》创作谈[J];雨花;2016年24期
20 刘军;;小说写作与时代典型[J];时代报告(奔流);201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鸣;;小说写作教学中的四个创意写作的基本原则[A];2015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大会论文集[C];2015年
2 梁慕灵;;大学生创意写作能力培训——以香港公开大学创意写作课程为例[A];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高峰论坛(2016-2017)会议论文合辑[C];2018年
3 谭光辉;;历史小说写作的可能性——评魏继新长篇小说《辛亥风云路》[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4 格非;马原;孙甘露;;20年后回首“先锋”之路[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5 汪亚明;;成熟期茅盾文化思想论析[A];茅盾研究(第九辑)[C];2005年
6 李敬泽;;远行者和离家出走者的小说——《小说极限展2004》导言[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傅书华;蓦然回首[D];河南大学;2004年
2 王永兵;欧美先锋文学与中国当代新潮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丽霞;世俗化时代的文学镜像[D];浙江大学;2006年
4 孙谦;论转型期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静;晓苏的故事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2 胡燕;库切南非时期小说中的逃离主题[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陈媛;东西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4 赵芝;以“小说写作训练营”为核心的文学出版模式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5 汪旭;林语堂小说死亡叙述的审美文化阐释[D];安徽师范大学;2018年
6 陆畅;献祭·凶象·人情味—论双雪涛的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8年
7 王雪琴;林语堂小说中的中西文化融合现象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年
8 张馨元;摩洛哥小说《裸面包》中的“异托邦”建构[D];黑龙江大学;2018年
9 陈玉华;极端的女性:网络女尊小说的一种泛文学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10 郭敏;行走中的写作:“80后”小说整体论[D];山东大学;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何晶;魏烨:小说最难的部分,恰恰在开始写作之前[N];文学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朱林;让文学的阳光穿透雾霾的迷惘[N];工人日报;2016年
3 何运超;21世纪新疆历史小说的新标杆[N];兵团日报(汉);2016年
4 陈智富;拓展艺术境界 走出独特创作之路[N];湖北日报;2016年
5 《山西文学》;先锋的旧爱与新欢[N];晋中日报;2016年
6 本报记者 舒晋瑜;马晓丽:我希望不断地从功利写作中超拔出来[N];中华读书报;2016年
7 本报记者 舒晋瑜;蔡楠:制造一块无所不能的飞毯[N];中华读书报;2016年
8 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 张定浩;大量的套路和微小的奇迹[N];文汇报;2017年
9 黄桂元;“养小说就是养人物”[N];文艺报;2017年
10 弋舟 王苏辛;小说写作:重逢准确的事实[N];文学报;201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