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品牌符号的生成研究

王娴  
【摘要】: 在国际化竞争时代,随着产品日趋同质,品牌的作用日益突显,成为企业最有效的竞争手段。品牌的符号价值作为消费的对象,也成为企业的新型竞争力。作为一种消费符号,品牌通过符号生成机制,确立了品牌符号,也成就了现代消费神话。本文将品牌的符号生成机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符号学的理论,从静态结构与动态生成两方面对品牌进行分析,阐述品牌的符号生成机制,从而揭示现代消费神话的实质。同时作为一种能够激起消费欲望的符号,品牌的生成也伴随着审美的参与。本文从动态生成的角度,分析美在品牌结构各要素组合中的参与,挖掘品牌的美学价值,阐释品牌的审美意义。并通过品牌符号的理论分析,纠正中国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中国品牌实践有所启发。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品牌是一种符号。 这一部分首先通过对符号和品牌分别进行明确的概念界定和系统的理论分析,指出品牌是一种符号。然后进一步说明,品牌符号在消费社会,是一种代表消费意义的消费符号。 第二部分:品牌符号生成与打造神话。 解读品牌的符号生成机制。这一部分运用符号学理论,分析品牌的静态符号结构,描述品牌的动态符号生成。品牌的静态结构是品牌符号的基本框架,品牌的动态生成是在基本框架内,构成品牌静态结构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统一与转换的过程。各要素的统一是品牌符号自然化的过程,统一的要素之间再进行二次转换是品牌符号神话化的过程。通过各要素之间先统一、后转换的过程,也就是自然化与神话化前后相继、交错进行的过程,品牌符号得以确立,现代消费神话也就此产生。正是通过对自然化与神话化的分别解析与综合论述,揭示了品牌的符号生成机制,也揭开了消费神话神秘的面纱。 第三部分:品牌符号生成与审美参与。 分析品牌符号生成中的审美参与。品牌消费中的情感体验,注定了品牌符号与美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生成品牌符号的过程中,品牌结构中的每一个要素,都离不开美的参与。美融和在品牌的各种表现形式中,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品牌的审美价值,使品牌符号最终成为审美对象。在这一部分中,结合相关成功案例,对于美参与品牌各要素生成的过程,进行细致的解读,阐述审美参与在品牌符号生成中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品牌符号生成与中国品牌建设。 这一部分通过对品牌符号的理论分析,反思当今中国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以便于在今后的国产品牌发展中,遵循正确的理论原则,打造未来能够成为消费神话的民族品牌。这是进行品牌研究的实践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江颖;;当代中国社会的精英生成机制及趋势讨论[J];中国市场;2011年27期
2 张作云;;金融危机的根源、生成机制及其在我国发生的可能性[J];海派经济学;2009年03期
3 黄永春;郑江淮;潘东;;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的生成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9期
4 魏晓玲;;刍议当前社会舆论的变化及其对道德建设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1年02期
5 孙艳;何建敏;周伟;;非参数随机条件持续期模型及其迭代算法[J];统计研究;2011年08期
6 杨海波;;高校社会资本集聚及实现路径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7 赵书山;;东莞“三旧改造”中市民的诉求与拆迁补偿意愿分析[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刘丹;;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浅析[J];金融经济;2011年16期
9 于成东;辛锡昊;;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理论学刊;2011年07期
10 段姝;;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融资内生信用生成机制研究[J];财会月刊;2011年21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佩林;;死亡之波——海啸的生成机制与周期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席晓青;;从语用模糊看幽默言语的生成[A];2005年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湖北专集)[C];2005年
3 黄冬梅;;论创造力耗散结构的生成机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刘滨;康小兰;池泽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成机理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建生;任志江;;晋商信用及历史启示[A];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C];2002年
6 洪名勇;代则光;;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技协生成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7 韩国明;周建鹏;禹倩倩;安杨芳;;西北干旱地区农技协生成机制和发展模式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8 梅传强;;论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杜雄柏;王广聪;;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生成机制——基于湖南省X市32个寻衅滋事案例的实证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蒋渝;曾波;张欣燕;;乐山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属性、生成机制与发展模式探索[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世刚;数学素养生成的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杨伟国;欧元生成机制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贺苗;日常思维生成机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陈红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及其风险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王朝全;混合组织及其治理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04年
6 丁伟;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内部表征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罗建兵;合谋的生成与制衡:理论分析与来自东亚的证据[D];复旦大学;2006年
8 孙瑞祥;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生成机制与传播动力阐释[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光余;教师教学效能的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徐盟;产业集群内创新网络运行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芳;教育智慧生成机制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2 随清娥;鲁迅小说意象主题论[D];聊城大学;2005年
3 黄一岚;大学学科组织的生成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4 张春玲;生成性目标的生成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徐伟伟;刻板印象的生成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谢鹍;公务员腐败行为的生成机制分析与防范[D];新疆大学;2008年
7 鲁芳;基于雇员监管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成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8 许群爱;“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9 洪静;道歉言语行为的多维透视[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单艳红;文学误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军辉;专家解释太湖蓝藻水华生成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傅新;健全机制比调低油价更重要[N];四川日报;2007年
3 邵春和记者 王玮;我省全力推进十大“重中之重”项目[N];黑龙江日报;2008年
4 马哲军 湖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领导干部自律生成机制探析[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5 齐智杰 记者  何秀丽;科技计划项目可以随时申报[N];哈尔滨日报;2006年
6 傅新;健全机制比调低油价更重要[N];中国信息报;2007年
7 戴木才;道德信仰的生成机制与演变规律[N];光明日报;2004年
8 田永民 首席记者 马桂敏;生成机制,给项目建设安“把手”[N];牡丹江日报;2007年
9 牡丹江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苑铁;坚持政务公开 提升服务水平[N];牡丹江日报;2007年
10 金岩石;通过泡沫发现价值[N];北方经济时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