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方东美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赵旭杰  
【摘要】: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方东美是一位学贯中西、自成体系、成绩卓然的大家。但从现代文艺美学视野看,现代新儒学代表方东美其实有着丰富的文艺美学思想,只是至今没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全面阐释其哲学思想的专著论文不少,专门论述其文艺美学特色的却寥寥可数。本文力图系统梳理方东美文艺美学思想,以填补对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丰富当代文艺美学的发展思路,特别是对重建我们民族特色的文艺美学话语体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方东美的文艺美学思想是建立在生命哲学基础之上的,无论对文艺现象所持的态度还是对文艺进行审美的过程中,他都非常重视生命情感与人生体验。他认为艺术创造就是美的创造,而美的本质在于充满活力的生命创造,故一切艺术都是从体贴生命的伟大之处得来的。在治学过程中,他始终以弘扬中华文化和艺术精神为学术主旨,主张“为人生而艺术”。 本文旨在从四个方面对方东美的文艺美学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绪论总括研究现状、研究价值、研究方法及整体特征。正文第一部分介绍思想来源及哲学基础,为进一步的探讨作一个前提交代和铺垫。第二部分就文艺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展开探讨,重点阐述艺术创造的审美特征。第三部分具体分析方东美文艺美学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的形象化表现。第四部分是对方东美文艺美学思想的全面评价。有比较认识才更深刻,把方东美与同时代的文艺美学家宗白华、徐复观做比较,更能突出他的文艺美学特色。 总的来说,方东美文艺美学思想有宏观把握、高屋建瓴的整体性思维特点,观点独特、自成体系,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如对新兴艺术门类的重视不够,夸大美育的社会改造功能等。但瑕不掩瑜,方东美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眼界,在具体的艺术实践和艺术审美观中大胆整合中西固有理论并加以改进,为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现代转换树立了榜样。他始终站在中国传统学术的立场上,捍卫民族艺术精神,博采众长又融会贯通,对我们民族“失语”的今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他的美育思想“人生艺术化”反映在当下,就是艺术与生活结合的美学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卫平;论方东美的生存哲学[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李安泽;共命慧与圆融美——方东美哲学理境探赜[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易宪容;方东美比较文化哲学探究[J];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4 余秉颐;方东美哲学思想的理论归趣——与胡军先生商榷[J];学术月刊;2001年12期
5 余秉颐;方东美的生命本体论[J];江淮论坛;1998年04期
6 魏群,宛小平;从比较朱光潜与方东美悲剧观之异同看艺术和道德的关系[J];学术界;1998年04期
7 周为筠;;方东美:在“党”外的“书呆子”[J];共产党员;2008年15期
8 余秉颐;简论方东美的宗教观[J];江淮论坛;1996年04期
9 王剑峰;生命与艺术——方东美论中国艺术之精神[J];学术月刊;1998年11期
10 张允熠;方东美的《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J];安徽史学;1996年04期
11 罗卫平;论方东美的哲学观[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2 潘德荣,曹凤月;诗人哲学家方东美[J];北方论丛;1999年04期
13 胡军;也论方东美哲学思想的理论归趣——兼答余秉颐先生[J];学术月刊;2004年05期
14 李翔海;方东美成中英刘述先合论[J];学术界;1996年01期
15 洪晓楠;论方东美的文化哲学思想[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6 胡军;也论方东美哲学思想的儒家精神——兼答蒋国保先生[J];中国哲学史;2001年04期
17 余秉颐;评方东美的比较文化学[J];学术界;2003年04期
18 蒋国保;评方东美对胡适的批评[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19 杨文斌;;《方东美思想研究》简评[J];江淮论坛;2006年02期
20 尤小立;;生命精神与人文途径:一种回到文本的阐释——简评《方东美思想研究》[J];哲学研究;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付长珍;;方东美境界哲学的生命理趣[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蒋国保;;方东美研究中国哲学的方法[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3 宛小平;;简论方东美宗白华时空意识与西方时空意识的异同——兼论方宗俩先生以时空为形而上的艺术哲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宛小平;;论方东美生命、美和宇宙三位一体的建构[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述先;;五年来的学思[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6 蔡志栋;;试论非宗教运动的思想史意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7 金世焕;;关于李白研究的断想[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保国;方东美论道家思想[D];安徽大学;2010年
2 范希春;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石了英;台港及海外华人学者美学视野下的庄子阐释[D];暨南大学;2010年
4 刘建平;“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孙琪;台港新儒学阐释下的“中国艺术精神”[D];暨南大学;2006年
6 张秋婵;潘之恒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姜勇;宗白华美学与现代新儒学[D];吉林大学;2008年
9 陈芷烨;现代新儒家对传统佛学的诠释与借鉴[D];湘潭大学;2008年
10 史爱兵;20世纪:学人与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旭杰;方东美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敏敏;方东美的生命哲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刘峰;方东美对华严宗哲学的现代诠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薛晓霞;方东美生命本体论思想探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尚晋波;生命的蓝图—方东美人生境界说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杜冉;“含情契理”的人生——方东美人生哲学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莉;论郁达夫的文艺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8 罗卫平;超越的真实[D];湘潭大学;2002年
9 俞成义;方东美华严思想初探[D];安徽大学;2003年
10 张屏;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保国;首家方东美研究所在安徽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李安泽;方东美的学术传承与流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石岩;《论语》在台湾[N];南方周末;2007年
4 王光东 上海大学文学院;寻找“文学生命”的表达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卢盛江;儒家的真精神究竟何在?[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许倬云 口述 李怀宇 记录;在台湾大学的日子[N];东方早报;2009年
7 广东省嘉应学院社科部 施保国;生生之德与理想蓝图[N];光明日报;2011年
8 黄克剑;寂寞辨儒踪[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陈洁;傅佩荣:传统文化的传道者[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王洪波;傅佩荣:认为庄子消极厌世是一种误解[N];中华读书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