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多变量系统的鲁棒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刘永丽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高频增益矩阵KP=L2D2S2分解和KP=S1D1U1分解的多变量鲁棒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问题.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 1.第二章研究了基于K_P=L_2D_2S_2分解的多变量鲁棒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问题考虑下面的多变量系统y(t)=G(s)(I+μ△(s))(u(t)+d(t))其中y(t),u(t)∈Rm分别是系统的输出和输入,G(s)=(gij(s))∈Rm×m[s].gij(s)中的参数是未知常数,s是微分算子,s(x)=x,△(s)∈Rm×m[s]是未建模动态,d(t)∈Rm是有界扰动,μ0表示未建模动态的幅值. 该部分利用高频增益矩阵KP=L2D2S2分解,把理想多变量系统的结果推广到具有未建模动态和有界扰动的多变量系统上来,严格地分析了多变量的鲁棒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RMRAC)方案,并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2.第三章研究了基于KP=S1D1U1分解的多变量鲁棒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问题考虑下面的多变量系统(I+μ1△1(s))y(t)=G(s)(I+μ2△2(s))(μ(t)+d(t))其中y(t),u(t)∈Rm分别是系统的输出和输入,G(s)=(gij(s))∈Rm×m[s],gij(s)中的参数是未知常数,s是微分算子,s(x)=x,△1(s),△2(s)∈Rm×m[s]分别是输出未建模动态和输入未建模动态,d(t)∈Rm是有界扰动,μ1,μ20表示未建模动态的幅值. 该部分利用高频增益矩阵KP=S1D1U1分解,把理想多变量系统的结果推广到既有输入、输出未建模动态,又有有界扰动的多变量系统上来,严格地分析了多变量的鲁棒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RMRAC)方案,并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房宝玲;刘贺平;王允建;;全局收敛的鲁棒极点配置自校正控制算法[J];控制工程;2007年03期
2 徐朋力,徐征明;一种带有可测干扰的多变量自校正解耦控制器的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3 陈祖清;陈雪波;;计算机辅助判定多变量系统稳定的方法[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4 庞国仲;韩珂;陈振跃;;多变量系统近似模型设计方法[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1989年01期
5 丁锋,谢新民;多变量系统的辅助模型辨识算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6 王倩;;多变量广义预测自校正控制隐式算法[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1992年02期
7 胡泽新;多变量系统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新方法及其在精馏过程中的应用[J];控制与决策;1994年04期
8 吴学礼;;多变量系统的精确模型匹配解耦控制与自适应解耦控制[J];河北工业科技;1994年02期
9 周建民,沈宪章,黄健;多变量系统的极点配置方法[J];电气传动;1999年06期
10 郑敏,李钟侠,任金霞;一种新型动态神经网络在多变量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1 杨世勇;王培进;徐莉苹;;倒立摆的一种模糊控制方法[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7年07期
12 胡慧;刘国荣;郭鹏;;带有参数自调整机构的多变量系统模糊神经网络解耦控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3 杨妍妍;高齐圣;张嗣瀛;;多变量系统的基于高频增益矩阵分解的直接型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J];控制与决策;2010年08期
14 周绍生,李继峰,陈卫田,初学导;多变量离散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极点配置算法[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15 朱善安 ,丘小冰 ,路甬祥 ,蒋静坪;注塑机料筒多变量加温系统微机实时控制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88年S1期
16 韩崇昭;王立琦;万百五;;多变量自校正控制的分解-协调算法[J];自动化学报;1988年01期
17 张霖;;对角摄动下矩阵特征值摄动的估计[J];自动化学报;1991年05期
18 陈建勤,陈来九;多变量V规范型解耦控制系统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3年03期
19 黄永宣;耦合倒置摆系统的稳定控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12期
20 唐明辉,李农庄;多变量系统反馈补偿解耦设计[J];现代电力;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小五;;时滞多变量系统的变结构预测控制[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李昕;江芳泽;;多变量系统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方法[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吴忠强;朴春俊;赵海英;;一类多变量系统的混合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陈雪波;张方;常政贵;陈祖清;;多变量系统非平衡补偿阵的拟合[A];第三届全国控制与决策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5 黄敬尧;崔志强;肖建修;;多变量系统及其解耦控制器的设计[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6 王殿福;;一类具有两个非线性环节的控制系统的绝对稳定性[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魏鹏;王占林;裘丽华;;针对某型军机机载作动系统的新型模糊变结构控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郭东道;;用逆回差矩阵分析和设计多变量系统的整体性[A];第三届全国控制与决策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9 张智焕;;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坐标变换[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10 葛铭;李平;孙优贤;;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变量控制系统设计[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环;连续时间广义预测控制及其实现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2 金耀;自适应单神经元智能控制策略及其在汽车主动悬架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富月;基于多模型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自适应解耦控制[D];东北大学 ;2009年
4 黄鹤;混合H_2/H_∞指标鲁棒模型预测控制器的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赵宇;基于预报误差方法的控制回路性能评估与监控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贺乃宝;近空间飞行器抗干扰鲁棒飞行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盛云龙;离散时间约束不确定线性系统的鲁棒预测控制[D];浙江大学;2003年
8 彭超;基于系统逆的鲁棒二自由度控制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朱永红;非线性不确定系统鲁棒自适应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10 鲁(?);不确定Lur'e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丽;多变量系统的鲁棒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宗耀;基于高频增益矩阵分解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3 郑秀云;线性系统的自适应驱动器故障补偿控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尹美兰;多变量内模解耦控制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5 胡慧;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线性不确定多变量系统解耦控制方法及仿真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6 赵江;多变量预测函数控制技术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支保峰;预测控制在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8 关圣涛;一种新型RTD-A控制器在过程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9 朱书善;基于神经网络的连轧机板形板厚解耦控制[D];北方工业大学;2005年
10 郭红戈;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变量非线性系统广义预测控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郭见洌;入门激打也“鲁棒”[N];计算机世界;2003年
2 任勇郑重;中国对世界钢材价格的影响实证分析[N];现代物流报;2007年
3 ;大力推广模糊智能控制技术[N];中国电子报;2001年
4 熊伟 整理;回到“多媒体”交流的“村落”[N];计算机世界;2002年
5 ;数字水印——藏起来的信息[N];计算机世界;2001年
6 本报记者 李颖 实习生 蒋秀娟;面部识别鉴定身份真的可靠吗?[N];科技日报;2006年
7 ;SMART技术经典影片播放自如[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8 高愉;新无线MAN支持数百个连接[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9 高悦;IPass扩展无线技术[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10 尚笑莉;微软中国研究院举办第三个研究成果开放日[N];中国经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