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经济社会影响研究
【摘要】:2008年5.12汶川Ms8.0级大地震引发了种类丰富、数量巨大和影响范围广的次生山地灾害,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灾区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几次特大泥石流灾害使得以绵竹市清平乡为代表的灾区遭受了重大损失。由于次生山地灾害对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后效效应,所以在大量投入援建资金和社会力量的同时,需要评价次生山地灾害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此,研究次生山地灾害的经济社会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论文以绵竹市清平乡为例,通过对实地调研的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资料以及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次生山地灾害理论、区域发展背景、经济社会主要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四川省地震灾区次生山地灾害特征与经济社会影响。论文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次生山地灾害的概念和普遍特点来研究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基础和前提。第二部分是从汶川大地震背景和清平乡经济社会条件来分析地震灾区面临的挑战。第三部分是从经济社会角度来探讨次生山地灾害对灾区直接和间接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撰写过程中选择了较好体现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若干因素,如生命财产损失、重建选址、旅游资源修复、心理救助、预警防御体系、产业发展规划等。
研究结果表明:次生山地灾害对清平乡经济社会的影响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一方面,直接影响体现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迫使村庄易址重建、破坏工业和旅游资源等方面。另一方面,间接影响是增加居民心理负担影响社会安定、检验和完善了清平乡次生山地灾害预警防御体系、以及使得清平乡的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调整。
|
|
|
|
1 |
;山地灾害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举办[J];中国减灾;2006年06期 |
2 |
陈润东,黄华军;广西山地灾害及其防御对策[J];广西水利水电;2003年04期 |
3 |
李占齐;山地灾害 防治措施综述[J];陕西水利;2000年02期 |
4 |
韦革宁,廖胜石;桂西山地灾害的监测、预测及其对策[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年S1期 |
5 |
陈和平,王深法,胡恒鹏;突发性山地灾害与土壤发生类型的相关性[J];土壤通报;2003年01期 |
6 |
张安明,徐茂其;山地灾害综合防治决策分析——以重庆黑水滩河上游流域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年04期 |
7 |
文海家,张永兴,张建华;山地灾害对新重庆社会经济环境的重要影响[J];重庆环境科学;2000年06期 |
8 |
王振耀;山地灾害抢险救灾演练的启示[J];中国减灾;2002年04期 |
9 |
乔建平,蒲晓虹;四川沐川—马边(1994-12-30)5.5级地震山地灾害类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5年03期 |
10 |
文海家,张永兴,张建华;山地灾害对新重庆社会经济的主要影响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
11 |
王道杰,陈吕容,周麟,崔鹏,朱波;山地灾害治理中生物工程存在的问题[J];山地学报;2004年04期 |
12 |
;第五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和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与第六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即将召开[J];山地学报;2005年05期 |
13 |
邓伟;;次生山地灾害 汶川大地震的雪上之霜[J];人与生物圈;2008年04期 |
14 |
邓伟;;灾难是学习的契机[J];人与生物圈;2009年Z1期 |
15 |
余大富;山地灾害防治工程经济效益评价刍议[J];灾害学;1997年04期 |
16 |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开展秦巴山区山地灾害普查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J];陕西政报;1999年15期 |
17 |
商彦蕊;人类活动在放大和减轻山地灾害中所起作用——以太行山区前南峪和真炭沟小流域为例(英文)[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
18 |
孙凤贤;皖南山地灾害的组合形式及相关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5年02期 |
19 |
秦志英;重庆市山地灾害的形成机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20 |
邓绍辉;建国以来四川山地灾害的特点及防治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