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研究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其培养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呼声不断高涨,如何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成为了业界专家常论常新的热门话题,如何促其实现从胚芽到果实的华丽蜕变,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我们不能将其简单视为为社会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而应究其更深的内涵去理解。我们以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是指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任务之外,积极主动利用自身的相关资源,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和过程中,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重任,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呢?本文以为,对其展开合理正确的评价是促进其突飞猛进的有效手段。
全文在威斯康星思想、职业教育学、教育评价学和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上,对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制作的《2009年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展开了实证分析,佐以笔者搜集到的一些2010年、2011年的相关零散数据。通过分析发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高职院校自身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意识淡薄、东西部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程度极度不均衡、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差距较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包括高职院校要积极提升自身社会服务建设的意识、争取多方面有力支持、不同高职院校之间展开对口支援、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争取相关政府部门的保障等。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评价框架,分别从评价主体、评价目的、评价对象、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几个方面展开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