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运动会的演变历程研究
【摘要】:山东省运动会,又称为山东“省运会”是山东省竞技体育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综合性运动会。省运会的举办能够客观展现山东省竞技体育发展和竞技人才的培养水平,能够充分检阅山东省各地市运动员的体育竞技水平,能够推动山东省群众体育发展和体育产业发展。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对山东省运动会(共24届)的演变历程进行研究。以70年来国家所处的重大历史背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事件、山东省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事件、山东省运动会的功能共四个方面为背景,对山东省举办过的24届运动会进行科学的阶段划分。继而根据山东省运动会不同历史背景与阶段划分结果,分别从省运会举办主题、举办理念、项目设置等方面对山东省运动会发展历史脉络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结果如下:山东省运动会阶段划分方面,省运会发展历史共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建国初期(1—4届);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初期(5—7届);第三阶段,“首届全运”到改革开放时期(8—12届);第四阶段,经济体制转型到市场经济初期(13—19届);第五阶段,“山东全运”“北京奥运”时期(20、21届);第六阶段,后奥运时期(22、23、24届)。举办主题与理念方面,省运会的主题、举办理念随着时代背景的发展而演变。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省运会主题、举办理念也不同:建国初期的山东省运动会(1-4届)的举办主题和理念是为了使群众积极参与群众性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做贡献;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山东省运动会(5-7届)的举办主题和理念演变为以群众性体育发展为主,竞技体育发展为辅;“首届全运”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山东省运动会(8-12届)的举办理念和主题演变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发展并重,发展群众体育的目的从“增强人民体质”演变为发展竞技体育后备力量,服务于竞技体育的发展;经济体制转型到市场经济初期山东省运动会(13-19届)的举办理念和主题强化了发展群众体育为竞技体育服务的目的;“山东全运、北京奥运”时期山东省运动会(20-21届)的举办理念和主题演变为着重于发展竞技体育,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后奥运时期山东省运动会(22-24届)的举办理念和主题演变为逐步侧重于发展群众体育。项目设置方面,从第1届到第24届项目设置的变化较大。建国初期的山东省运动会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山东省运动会(1-7届)的项目设置除了第一届省运会项目特点为数量较少、便于开展,技术较低。“首届全运”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山东省运动会(8-12届)的项目设置的特点演变为数目开始增多,专业性较强。第8届到第12届省运会的项目设置演变为与全运会的项目设置相符合。经济体制转型到市场经济初期到“山东全运、北京奥运”时期的山东省运动会(13-21届)的项目设置与奥运项目相符合。后奥运时期山东省运动会(22-24届)的项目设置开始增设了少数的全民项目。基于此,研究对山东省运动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1)今后山东省运动会的发展应当以国家战略为引领,与山东省体育事业的发展战略相符,以人民的需求为根本。(2)今后山东省运动会的举办理念和主题的发展应当与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及体育发展的战略相吻合。在国家全民健身战略下,应做到以人为本,全民省运。进而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3)今后山东省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应在设置奥运项目的同时,设置全民健身项目。全民参与可以有效提高群众对体育的参与度,对群众体育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4)加强对省运会的管理,注重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承办省运会期间应加大政府、学校、社会等部门之间的协同,加强各部门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协同,共同为承办省运会的各项工作提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