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教育期刊德育主题的演变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近代是我国教育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如何通过道德革命、国民性改造,实现中国传统伦理和道德体系向现代伦理和道德体系的嬗替,进而实现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成为近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主题。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教育杂志》与《中华教育界》,以其品质高、刊寿长、影响大的优势,忠实地记录了我国近代德育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甚或说,我国近代德育的每一次变革,都可以在这两份期刊上寻觅到思想踪迹。作为记录中国近代教育的宝贵史料,它们为研究近代中国的德育思想拓展了空间,开阔了视野。透过这两份期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近代德育演进的图景,从其研究主题中揆度思想轨迹、寻觅思想启迪、汲取有益养分,为现代学校德育变革提供助力、借鉴与启示。本文旨在以《教育杂志》和《中华教育界》两份期刊为线索,基于大量一手历史文献史料,通过文献阅读、分析以及与同时期著作内容的比较和关联,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并结合历史背景,尝试厘清两份期刊每一时期的突出主题以及关于德育主题变化的演变趋势,并分析每个重大德育主题的主要内容;以此为基础,以文本分析为方法,对我国近代德育主题演变的动因、轨迹和特点予以深度、客观阐释;基于这样的前提,归纳出我国近代教育期刊德育主题演变的当代价值与启示。通过对《教育杂志》和《中华教育界》两份期刊之德育主题的深度分析,可以发现,从封建德育观到清末关于“公德”“私德”的讨论,到从“臣民”向“公民”的演替,再到从训育不断走向民主,是我国近代德育一步步迈向现代德育并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之理论体系的基本轨迹。对近代期刊德育主题的研究不仅是当代德育理论研究不可规避的论题,也为当代语境中如何构建德育理论本土化体系,重新考量中西德育交融的轨迹,继续推进德育现代化的步伐,提供了真实、客观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