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比较研究
【摘要】:小学语文教科书一般包括选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和助读系统。其中,助读系统以辅助性材料的形式呈现,最为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本研究以部编版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助读系统为研究对象,比较反思各类助读系统的编写特点,提出完善建议;结合教学案例和访谈发现教师使用助读系统存在的问题,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使用建议。本研究采用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具体来说,采用文献研究法从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和论文研究设计入手,探讨两版教科书助读系统比较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以期丰富比较研究内容,并从先行组织者和支架教学模式两方面对助读系统进行学理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内容上阐述各类助读要素的特点及作用,从低、中、高三个学段分析助读系统在结构上的编排特点,明确其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改革发挥的作用。采用比较研究法从随文泡泡语、单元导语、课前提示语、旁批四方面对提示类助读系统进行分析得出:相比于人教版,部编版的思考型随文泡泡语减少,但更加注重学生体验;部编版单元导语分条列出学习目标,整体序列性有所提升,多采用陈述式和引用修辞,而人教版主题明确,增加了感叹式和思考式,多用排比修辞,但二者都需协调听说读写所占的比例;人教版课前提示语注重与前文的联系,而部编版更重视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其新增的旁批也发挥着重要的指引作用。从封面和随文插图两方面对图像类助读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相比于人教版,部编版纸张变大,留白以供学生做笔记;封面色调以橙色为主,生动活泼,主题内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文插图更加注重情境图和水墨画,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且排版方式更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但两版教科书都有待提升图文契合度。从注释的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对注释类助读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注释都以脚注形式呈现,点明文章作者和出处,但对于一些远离学生生活时代的词语缺少相应的解释;相比于人教版,部编版文言文注释位置由文字下方变为文字右方,更注重人文性;人教版的注释内容更加详细,而部编版更注重准确性。以包含“我知道”“宽带网”“资料袋”“阅读链接”模块在内的课文后附加资料和教科书后附加资料为研究对象,对资料类助读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相比于人教版,部编版低学段附录新增“偏旁名称表”“词语表”,多音字标蓝;课文后附加资料更重视学生的对比阅读,但在内容和形式上仍有提升的空间。结合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进一步反思部编版各类型助读系统的编排特点,研究发现教师使用助读系统存在一些问题:使用频次不高,认识上有待加深,忽视方法指导,效率上有待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教师过于重视选文内容,忽略助读系统功用,受教师个人素质影响,难以自觉高效的利用助读系统。基于此提出完善各类助读系统的编写建议:巧设提示内容,训练学生思维;图文内容契合,丰富插图类型;适度增加注释,注重启发学生;充实附加资料,提升语文素养。此外,教师也应高效使用助读系统,不仅要增强对助读系统的把握与认识,树立整体意识分析和二次开发教科书,而且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上和课后有针对性的使用各类助读系统,以求发挥其助学促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