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空气污染物的断点回归分析
【摘要】:空气,作为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着的“生命气体”,它的质量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却变得令人堪忧,自2013年以来,国家对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治理污染.经过这些年的努力,这些政策的成效也是明显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空气质量达标的天数也是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我国的基础排放量较高,因此即使是在疫情严控期这样一个多种社会活动停摆的情况下,京津冀地区仍然出现了几次重雾霾天气,并且在1-3月份我国PM2.5的浓度仍然高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安全水平的三倍以上.所以说改善空气质量不仅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探究分析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出可行性建议也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本文探究新冠疫情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通过异质性分析探究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首先对断点回归分析进行理论介绍,明确模型的基本概念以及模型检验的方法,然后对变量进行了介绍,对于六种空气污染物的成因与危害进行介绍,便于结果分析.在实证研究部分,考虑到气象因素会对空气质量带来影响,因此选择的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和2月,并将这两个月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疫情严控期与有序复工期,从而探究疫情严控与复工复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我们分别对这两个时期的空气质量指数以及六种空气污染物进行断点回归分析,并对模型结果进行有效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在疫情严控期,空气质量指数在断点处是下降的,表明空气质量是显著改善的,对于六种空气污染物的分析发现,PM2.5、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的浓度均下降,但臭氧的浓度却有所上升,初步分析认为,五种污染物浓度下降主要与交通和工业相关,而臭氧浓度的上升和气象条件相关.在复工复产期的实证结果表明,空气质量系数以及六种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说明随着人们陆续开展生产生活,空气质量开始变差.最后进行异质性分析,通过城市异质性,探究空气质量变化的深入原因,经过异质性回归,发现交通以及加工制造业的停工停产是疫情严控期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空气质量和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造成的,内因就是人为活动带来的空气污染物排放,外因就是气象条件的变化,气象条件的适宜与否也影响着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由于气象条件并不受到人为控制,因此要想改善空气质量仍然是从人为活动入手.根据实证结果的分析,改善空气质量可以通过交通和工业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发展鼓励公共交通,发展新能源汽车,工业上创新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打赢保卫蓝天这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