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山东士族家庭文化研究
【摘要】:士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特殊地主阶级文化阶层。中古以来,“山东地域”作为传统的文化中心,其清河、博陵、赵郡、范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士族郡望所在地,产生了一大批人物,影响着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以来的政治文化。山东士族以文化显族自居,长期以来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他们把引以为傲的家风礼法作为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的标志。虽然在唐初遭到关陇集团的排挤,失去了政治上原有的特权,但他们的文化传统和自身素养并未随其政治地位的失势而丧失。在唐代以科举取士,崇尚进士科的社会氛围下,他们借助家庭文化中家风、家学的优势,通过科举取士等途径再度进入了统治阶层,绝大多数的山东士族亦能稍事变通,以适应变化了的现实,其家庭文化追求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因此,从家庭文化的角度切入唐代士族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山东士族是唐代最有影响力的士族集团,对整个唐代的其他士族乃至社会发展起着领袖和指引作用,我们了解了唐代山东士族,就够有效的折射出唐代士族阶层的整体发展趋势,可以更好的把握唐代历史的发展规律。
本文试图探讨家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种种关联,并缘此对山东士族家庭深厚的儒家文化核心进行文化透视,从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论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对“山东地域”概念的界定,并提出了山东文化精神的范畴。指出山东文化精神是山东地域所形成的儒家文化传统,是山东士族家庭文化所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终极依据。通过对山东文化精神的建构,试图勾勒唐代山东士族家庭文化繁荣发展的地域文化背景。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唐代社会背景下的山东士族。首先初步界定唐代山东士族的构成,确立研究对象是以崔、卢、李、郑、王为代表的五姓士族。其次简要概述了唐政府对山东士族的政策,以唐政府打击山东士族的婚姻问题为例,指出关陇集团与山东士族的等第之争是导致唐初山东士族在政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