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篇回指的认知转喻研究
【摘要】:回指(anaphora)是指如下的一种语言现象,即一个(往往是简略的)语言表达式用来指代同一篇章中(通常是上文已经出现过的,但也不排除是下文中的)另一个语言表达式所表达的意义或事物(许余龙2004)。前一个表达式叫做回指语(anaphor),而后一个语言表达式则叫做先行词(antecedent)。回指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任何语言中都有特定的语言手段,可以用来指代或替代语境中出现的某个成分。回指是语篇衔接的重要语法手段之一。在Halliday和Hasan(1976)所讨论的语篇衔接手段中,回指就是其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手段。
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隐喻一直占据显赫地位,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而转喻(metonymy)则处在次要地位。其实转喻更有本原性,即语言本质上是转喻的(Radden and K(?)vecses 1999)。人们用转喻进行说话和思维是我们日常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转喻是一种特别类型的心理映现,即通过理解一个人、物体或事件的显著部分,来认识整个人、物体或事件。它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根植于人们的基本经验之中,构成我们日常的思考和行为方式(Lakoff and Johnson 1980)。既然转喻是人类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那么我们就可以依靠转喻的思维来解读语篇中的回指现象。
近几十年来,回指研究一直吸引着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的兴趣,成为他们研究的重点。针对回指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但都涉及到回指语与先行语之间的关系;对回指的分类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探讨名词回指、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等三种类型。正如Fox(1996)所说的:20世纪80年代是回指研究的爆炸期。语言学的各个学科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回指作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的角度和侧面也不尽相同,其中有Chomsky为代表的句法研究,以Halliday和Hasan为代表的功能研究,以Levinson为代表的语用研究,以Van Hoek为代表的认知角度的研究等。但是,国外学者对于转喻在回指中的映现作用方面的研究却很少,Langacker,Nunberg和Jakendoff,Warren等对此作过一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