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连贯的转喻视角研究
【摘要】:在语篇研究领域,新观点、新思想层出不穷,较为引人注目的是衔接和连贯理论。1976年韩礼德和哈桑的著作《英语中的衔接》问世之后,衔接概念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被认为是定义准确且对于跨句段语篇分析极其有用的一个概念。然而连贯却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模糊、含混而又相当神秘的概念,甚至一度被人们所摒弃。连贯概念,作为语篇分析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而且常用的术语,它的内涵、外延等却尚未得到充分而且深入的论证。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罩,对连贯的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言学家们重新审视它的概念。他们对连贯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包括语义学、语用学、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等,形成了各自相应的连贯理论,连贯已经成为了话语分析中一个基本的概念。但是很少有语言学家从转喻的角度来研究语篇连贯,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的构成理论成分之一,转喻将为不同层面上意义构建的研究,特别是语篇的连贯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随着认知语言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的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转喻与隐喻一样,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手段,更是一种认知和推理的过程。它是我们思考和行动的基本模式,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根植于人们的基本经验之中构成了我们日常的思考和行为方式(Lakoff and Johnson 1983:38)。同隐喻相比,转喻却受到较少的重视。实际上,它更有本原性,即语言本质上是转喻的(Radden and K(?)vecses 1999)。转喻思维在话语的理解和产生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有关于转喻的研究都认同:转喻是建立在邻近性和因果性关系基础上,这使得转喻能够对语篇连贯进行解释。
在本文中,我们将在Radden and K(?)vecses和其他语言学家的转喻理论框架下,根据Al-sharafi有关语篇转喻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转喻的连贯解释力。本文共有五个部分。
第一章是本文的引言部分,简要阐述了该文的研究主题、研究原因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是对连贯研究的纵览。我们首先对一些基本的术语和概念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