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诗教”思想研究
【摘要】:《诗》不仅是上古礼乐文明的集中体现,更是礼乐教化的重要载体。孔子“诗教”正是对西周以来礼乐教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史记·孔子世家》曾明言孔子对《诗》做过一番“去其重”的删订、整理工作。然而,唐宋以来,人们对孔子删诗问题存有极大争议。近年来,一批与《诗》相关的简帛文献相继出土,特别是上博竹书《诗论》,为我们重新审视孔子删诗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综合各种资料,我们认为,孔子的确对《诗》进行过删订、整理,以进行教育、教化,实现其王道理想。
与前人相比,孔子对《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他将《诗》总评为“思无邪”,认为《诗》中蕴涵着“王道”思想,具有重要的教化功能。在孔门教学中,孔子对《诗》尤为重视。孔子教《诗》,重在挖掘其道德内涵、发挥其教化功用,进而形成了孔子“诗教”思想。根据孔子引《诗》、论《诗》,我们将孔子“诗教”思想概括为“修身”、“崇礼”、“德治”、“情教”、“中和”等五个方面。
“诗教”在“六经之教”中地位十分重要,在本质上是孔子政治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从《为政》篇“思无邪”章在《论语》中的编排位置即可看出。由于孔子对《诗》的强调和重视,《诗》不仅成为儒家的经典,而且对早期儒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
|
|
|
1 |
陈琦萍;;人人皆可为孔子[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2 |
孔庆福;;时代需要的孔子[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
3 |
叶任南;;孔子思想与中华文化道统[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
4 |
李锐;;孔子政治伦理思想探微[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5 |
白子超;;孔子中庸思想再辨析[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6 |
山西省太谷中学课题组;;“孔子思想与师资建设”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
7 |
薛卫东;;论新课标下素质教育如何实施“因材施教”[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
8 |
沈浩然;;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孔子思想在建水[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
9 |
山西省太谷中学课题组;;“孔子思想与师资建设”的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
10 |
熊少武;;热爱孔学 说孔子[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