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波片相位延迟量的智能化测量技术再研究

王静  
【摘要】: 在偏振光学和晶体光学领域中,波片是光学调制系统中的重要器件,它能对某一特定波长的入射偏振光产生确定的相位变化,从而改变光的偏振态。事实上,几乎所有应用偏光技术的地方都离不开光相位延迟器。由于其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光弹力学、生物医学、光学精密测量等领域中。随着光学精密仪器、激光和偏光技术的发展,对波片精度要求愈来愈高,这要求波片的检测装置不但应具有较高的测量分辨率,更需要具有高的测量复现性。波片的相位延迟量是波片非常重要的性质之一,与波片的质量密切相关,将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光学精密仪器的质量、激光的偏振状态、光通讯效果,并且波片的相位延迟量又与波片的厚度、应力双折射、环境温度等诸多因素有关,因而通过测量波片的相位延迟量来评价波片的质量是十分有价值的。 资料检索显示,当前许多高精度波片测量方法的共性,都是要求待测波片光轴满足一定的角度条件,这给波片的实际使用和测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在波片测量过程中,大多仪器仅是停留在实验室仪器状态,实际测量中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操作困难复杂,测量有时也仅限于某一种波片,测试周期较长,复现性不高,不适合批量检测。因此,有必要研究具有自动、方便、快捷等特点的波片精确测量系统。 为改变这种状况,本论文在认真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波片相位延迟量精确测量的实现方法,建立了波片相位延迟量自动测量系统。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波片相位延迟量测量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阐述了论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波片测量的基础知识。首先对偏振和偏振光知识作了大体介绍,并描述了偏振光的四种数学表示方法。然后详细介绍了波片的基础知识,分别介绍了单元型波片和复合波片的一些主要性质。最后介绍了与晶体双折射相关的马吕斯定律及偏振光的干涉。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光相位延迟测量方案,包括:改进型的偏光干涉测量法、四步相移法、单四分之一波片法(Senamont Method)、双四分之一波片法(Tardy Method)。详细分析了所有这些方案的原理、误差来源及特点。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新设计的集光、机、电、算为一体的光相位信息智能化测量系统。首先介绍了此测量系统的测量原理并绘出了测量系统原理图,之后详细描述了此测量系统中光路的调整方法和各部件的选择,并叙述了设计的系统软件主菜单中各项的功能,说明了测量时程序的流程。 第五章主要利用新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研究,给出了测试结果和误差分析。利用新搭建的光相位信息智能化测量系统,分别测量了1/4波片和1/2波片,列出了测量的数据结果,并对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处理。定性分析了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系统的误差主要来源于光源输出功率的飘移、各偏振元器件方位角的设置误差、偏光器件消光比的影响及杂散背景光的影响等,另外,测量时温度的浮动、气流的波动、振动以及人为因素等都将引入误差。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在测量位相延迟时的误差不超过0.5%。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是:研究分析并提出本文波片精确测量所用的原理和方法,该方法不但有效避免了测试前需准确判定待测波片光轴方位的条件而且测量精度高,具有一般性,可测量多种波片;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编制相应的波片测量软件程序,设计与建立了光、机、电、算相结合的自动化测量系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谢元安;韩志刚;;基于白光干涉的空间频域算法研究[J];光电工程;2011年07期
2 王治乐;龚仲强;张伟;王付刚;;基于点源透过率的空间光学系统杂光测量[J];光学技术;2011年04期
3 王汝冬;田伟;王平;王立朋;隋永新;杨怀江;;温度变化对胶粘结透镜面形精度的影响[J];中国激光;2011年08期
4 王露阳;达飞鹏;;基于互补色编码条纹投影的三维形貌测量方法[J];光学学报;2011年06期
5 张娜;范乃梅;陈燕;王凤琴;;U型光纤传感器液体浓度测量系统的研究[J];光学技术;2011年04期
6 王孝坤;郑立功;;一种精确测量光学球面曲率半径的方法[J];光学学报;2011年08期
7 蒋琳琳;吴福全;薛林;;双洛匈棱镜的设计及性能分析[J];激光杂志;2011年04期
8 赵文川;范斌;伍凡;苏显渝;陈文静;;基于相位测量偏折术的非球面法线向量测量[J];光学学报;2011年06期
9 戴美玲;杨福俊;杜晓磊;何小元;;基于单幅彩色正弦光栅投影的三维形貌测量[J];光学学报;2011年07期
10 严伟;李艳丽;陈铭勇;王建;;基于光闸叠栅条纹的纳米检焦方法[J];光学学报;2011年08期
11 赵勇;苏显渝;张启灿;;绝对编码光栅的相位细分及其在位移测量中的应用[J];光学学报;2011年08期
12 周剑;尚洋;朱宪伟;;一种单目运动像机对点状运动物体的三维定位方法[J];光学技术;2011年04期
13 刘旭;于德强;任寰;杨一;汤晓青;郑芳兰;马玉荣;冯晓璇;马可;柴立群;陈波;;平面反射镜反射率检测系统研究[J];光学技术;2011年04期
14 李志栋;邓士光;桑峰;郭泾平;;马赫曾德尔单频干涉仪非线性误差分析[J];应用光学;2011年04期
15 高学燕;何均章;袁学文;谢川林;关有光;苏毅;;光斑环围参量阵列测试法的测量不确定度[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07期
16 郭春凤;苏显渝;雷柏平;伍凡;;非球面Ronchi检测的误差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年04期
17 李明;王钢;;分离式靶标摄影测量在LAMOST中的应用[J];天文研究与技术;2011年03期
18 阮梁;马卫红;;外场激光光斑中心检测算法研究[J];光学仪器;2010年02期
19 ;“中国兵工学会2011年光学与光电技术交流会”征文通知[J];光学技术;2011年04期
20 包正康;林逸群;;条纹扫描朗奇检验装置[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宏辉;曾楠;云天梁;何永红;马辉;;骨骼肌组织球柱偏振光散射模型[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 郭亦鸿;曾楠;何宏辉;何永红;马辉;;各向异性介质的穆勒矩阵分解偏振光学特征[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袁平;张宇;;内燃机气道模型的反求和快速成型探讨[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解小华;石要武;张爱春;;红外烟草水份测定仪及其数字滤波方法[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5 马东洋;陈景伟;赵羲;徐青;;基于光学测量的小天体接近与撞击自主导航方案设计[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易亨瑜;胡晓阳;陈门雪;;超高反射率测量系统的精密调试[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俊香;张天才;Damien VAN EFFENT ERRE;谢常德;彭墀;;常温下LED串接放大实现QND光学测量[A];第八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选[C];1998年
8 吴朔;沙定国;林家明;周桃庚;陈凌峰;聂亮;;光纤点衍射干涉仪测量凹球面面形[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刘克;李艳秋;刘景峰;;带有分割遮拦环形干涉图的波面拟合[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侯溪;伍凡;杨力;陈强;;基于Zernike多项式波面拟合中边界误差的影响分析[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B 光学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专题)[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继红;激光消偏技术和偏振干涉滤波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6年
2 范玲;调制偏振光在光学精密测量和方位信息传递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3 李爽;基于光学测量的相对导航方法及在星际着陆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左芬;同步移相干涉测量的抗振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玉荣;光折变全息干涉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孔梅梅;人眼光学数字化模型及其光学参数干涉测试方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7 徐晨;动态干涉测试技术与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8 崔天刚;WolterⅠ型反射镜面形检测及成像性能检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9 陈钦芳;离轴非球面反射镜检测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1年
10 常敏;牛奶质量光学检测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波片相位延迟量的智能化测量技术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廷生;波片延迟量自动化测量系统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3 崔晓垣;基于光学测量的相对导航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4 罗勇;光电测量系统跟踪训练模拟器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刘雯雯;数字全息技术及其在结构变形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6 冯志勇;毕奥及毕奥科学成就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锋涛;相位展开算法及在相位测量轮廓术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8 张艳娥;共光路偏振光学系统测量表面粗糙度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刘晓如;同轴度测量中的图像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8年
10 刘晓会;激光干涉法测量火焰温度[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琦琨;省光学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N];经济信息时报;2011年
2 四川 张达 编译;用于光学测量的高灵敏度 放大器和高速响应放大器[N];电子报;2005年
3 马京生;王大珩 茫茫天宇追光电[N];解放军报;2000年
4 记者  董芸;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宋健在西高新调研[N];陕西日报;2006年
5 赵亚辉李超军;不同人眼中不同的神舟[N];人民日报;2008年
6 记者 黎文安;宋健在高新区调研[N];西安日报;2006年
7 记者张兆军 郑千里;光学摇篮孕育10多项“中国第一”[N];科技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曹莉;小点·小兵[N];酒泉日报;2008年
9 ;加强专业建设 培养更多专才[N];消费日报;2006年
10 王春 通讯员 吴兆路 罗倩;我科学家揭示孔雀美丽之谜[N];科技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