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中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郝勇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提出的政治诉求和社会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基础上的最新理论成果反映。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现实的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过程。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也就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关键环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方面要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另一方面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手段,对其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课题,需要在专业领域的理论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总结新经验、提出新办法。本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和社会学的方法,从政治学、社会学思维视角,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重要意义,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分析,并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角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积极的探讨。并对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关键性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作了较为系统、具体、深入地论述。 注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当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解决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之所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必要性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主导作用,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和政治保证;其重要性在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本文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管理体制的创新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高中国共产党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执政能力。只要正确把握和贯彻这些路径,才能顺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笔者提出的加强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以资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何丹丹;;构建和谐社会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三维透视[J];世纪桥;2008年04期
2 杨立荣;;构建和谐社会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3 金刚;;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良性互动[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王展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J];黄山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王夏;;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J];平原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6 吕运芝;郑伟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下不断增强和提高执政能力[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7 刘志军;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新任务——兼谈加强党的执政生态园建设[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宋芳;;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曾良盛;;挑战与超越——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理论探讨;2006年03期
10 祝念峰,金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构建和谐社会的尝试及启示[J];理论探讨;2005年06期
11 易忠;;论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2 胡艺华;;挑战与超越:和谐社会语境下党的执政能力[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3 石文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福建党史月刊;2007年04期
14 程凯;;整合执政资源 构建和谐社会[J];理论界;2005年S1期
15 李惠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16 周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5年08期
17 王金之;史彦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18 黄卫平;陈文;;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现状及其成因浅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19 乔学庆;;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华章;2011年02期
20 刘子平;;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关系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贵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周贵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超;;论政府能力提升与构建和谐社会[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肖飞;;刍议公安机关如何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靳宏荣;;加强政府协调能力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靳宏荣;;加强政府协调能力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冬生;;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因素分析[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8 魏春洋;;三代领导人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贡献[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9 石建国;;全球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考量因素[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10 任国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进;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公共财政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宋林霖;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袁敬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厉有国;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歆;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考察[D];南开大学;2009年
6 王立梅;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特点和完善[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霍毅斌;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经验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黄爱华;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方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绍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义顺;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现代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党的执政能力建设[D];吉林大学;2008年
2 郝勇;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中党的执政能力建设[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明;和谐社会建设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文斌;转型期中国共产党完善社会整合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守宏;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6 杜井冈;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李科欣;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理性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珊;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发挥的制约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9 韩姣利;和谐社会视角下党内民主制度建设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10 谭小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系统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曹建文;执政能力日渐增强 执政水平不断提高[N];光明日报;2006年
2 刘先春;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N];甘肃日报;2006年
3 刘景泉 徐中;党的先进性与执政能力建设[N];天津日报;2005年
4 邵潘锋(作者系中共温州市委党校教务处处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N];温州日报;2006年
5 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辛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N];杭州日报;2007年
6 王长江;发展党内民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N];联合时报;2008年
7 吴海燕 郭连喜;加强公路行业执政能力建设刍议[N];江苏法制报;2006年
8 张桂珍;提高执政能力的道德视角[N];青岛日报;2006年
9 马庚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执政能力[N];青岛日报;2006年
10 贵州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N];贵州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