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热潮下的冷思考
【摘要】:
我国普通本科院校高职教育的产生是现代社会人才类型和教育类型分化的产物,是实现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行“开放式”高职办学体制的一种模式,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举措。自1996年以来,我国普通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的发展势头迅猛,先后有600多所本科院校举办了高等职业教育,但普通本科院校高职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就在理论界引起了种种争议,其处境较为尴尬。本科院校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新路,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已经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从1996年算起,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教育至今已有12年的发展历史,且发展的规模不能说小,但即使现在,人们对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仍然心存疑虑,相应的研究工作也并未引起重视。对于本科院校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设计、教学内容的规划、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及与其他教育类型的沟通与衔接机制等等,都缺乏深入的研究。
山东省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掀起了举办高职教育的高潮,由于是仓促上马,且规模发展过快,目前在思想观念、办学条件、培养质量、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现状及现存问题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地方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目光不够长远;地方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不利于学校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地方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助长了社会“重牌子,轻能力”的浮躁风气;地方本科院校发展高职教育影响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不可否认,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具有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地位、教育质量、办学层次及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等诸多潜在优势,但并非所有的本科院校都应该举办职业技术教育。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在借鉴国外大学举办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在高等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发展观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开创“学院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高职教育新局面。但现实告诉我们,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具有的只是潜在优势,要真正把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仍需作出艰苦的努力。另外本文还就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高职教育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