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连贯的概念隐喻视角研究
【摘要】:
随着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诞生了一门新的语言学科——篇章语言学。它的出现适应了人们对语言更深入理解和在语言学研究领域更深入探索的要求。在篇章语言学诞生以前,人们对语言的研究仅限于句子层面。篇章语言学超越了句子的范围,研究句子在语篇中的作用和用于交际的语言。从篇章语言学诞生以来,其研究就处于不间断地发展中。在语篇分析领域,新思想不断涌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衔接与连贯理论。随着1976年Halliday和Hasan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一书的出版,衔接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认为是分析语篇的一种有效手段,但连贯理论却受到冷遇。作为语篇分析最常用的术语之一,连贯概念应受到重视。语篇连贯有很多实现方式,隐喻便是其中之一。隐喻通过其语篇功能,可以构建语篇连贯。在隐喻研究领域,对于那些持传统观点的学者来说,隐喻仅仅是一种使语言更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段。人们往往重视隐喻的修辞功能,却忽视了其语篇功能。我们可以从隐喻的角度,通过其语篇功能,来研究语篇的连贯。本文拟使用认知语言学的成果之一——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隐喻是如何在构建语篇连贯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
本文首先介绍了隐喻研究简史以及本论文的研究主题和目的及论文框架。在隐喻研究的回顾中,作者给出了四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比较论、替代论、互动论和概念隐喻论。虽然Fauconnier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隐喻理论——概念合成理论,但因其与本文的研究主题无关,所以在此作者没有提及。在这四种隐喻理论之后,作者简要概述了本文的研究主题和目的——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以及论文的整体结构。
在第二部分中,本文详细论述了对语篇连贯的研究。作者首先简要回顾了语篇连贯研究史,然后界定和区分了几个重要概念——话语与语篇,语篇性,衔接与连贯。最后作者讨论了几个影响语篇连贯的重要因素——情景和文化语境,世界知识,脚本和框架,以及语用预设。它们对于读者理解连贯的语篇有很大帮助。
在随后的第三部分中,本文从五个方面详细而深入地讨论了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及其运作机制,意象图式,一致性原则和目标域优先原则,以及概念隐喻的连贯。在前四个方面的基础上,作者在第五个方面深入讨论了一个概念隐喻自身的连贯,两个概念隐喻之间的连贯,以及三个及以上概念隐喻之间的复杂连贯。这为第四章的研究做好了铺垫。
第四部分是关于概念隐喻的具体应用,也是本文的焦点。在这部分中,作者把上一部分的研究成果用来具体讨论概念隐喻是如何在构建语篇连贯中发挥作用的。作者首先通过分析收集的语料,找出其中的概念隐喻,然后分析它们如何通过共通蕴涵构建相互之间的连贯。我们在前文中讲到隐喻语言从概念隐喻中产生,所以概念隐喻间的连贯决定了隐喻语言间的连贯,进而由隐喻语言组成的语篇也实现了连贯。这一部分的最后是个案分析,所有的个案都来自于钱钟书先生所著的《围城》。本文通过这些个案分析,来进一步探讨概念隐喻构建语篇连贯的功能。通过这一章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本文的最后,作者对全文的研究做了一个简要的总结,并指出了本项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