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遗民思想与遗民绘画
【摘要】:
明末清初时期,朝代更迭,国家危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替代汉族统治。从明朝遗留下来的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很重视名节和士气,他们怀着孤臣孽子之心,在政治上不与清统治者合作,有的勇敢的奋起抗争,有的则遗世清高隐居山林。社会的发展使明末清初的遗民画家在再现元朝时期清淡、超脱、幽忧怅然的一种空旷、冷寂的绘画风格。他们怀揣着遗民悲凉孤傲的心情,在书画作品中体现出超尘拔俗的冰清玉洁之气。遗民绘画反映了文人士大夫在朝代更迭之际复杂的心理状态和人生处世哲学。选择逃禅、归隐的生活方式虽然达到了远离尘世和不仕新朝的目的,但并不能使遗民画家忘却家国之恨、民族之悲;畅游山水、寄情书画也未能完全排除心头时常涌起的国破家亡的悲痛。画为心声,遗民画家的绘画充分表达其内心的真情实感。遗民画家们生逢乱世之中,处于国家危难之时,激烈、动荡不堪的社会变化使遗民画家们在绘画领域内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于愤世中张扬个性,在怀古里展示节操,形影独吊,以遁世的态度,抚慰内心的痛苦煎熬。本文主要是探讨清初时期的遗民画家的思想行为和其作品中的绘画风格以及从多角度揭示清初遗民绘画的诸多因素和作品中隐含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