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东平湖湖滨带水盐梯度下的植被特征研究

路明  
【摘要】:基于2011~2012年东平湖湖水、湖滨带植被及土壤特性的数据资料,分析了东平湖湖水的可溶性盐分与营养盐的时空分布规律,阐明了湖滨带土壤可溶性盐分与养分的运移规律以及区域内植被组成与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湖滨带湿地水盐变化与植被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 (1)地表水特征:从时间上来看,由春~夏~秋季,东平湖表水中不同可溶性盐离子浓度变化不一致,但总体是逐渐增加的;而电导率、盐度、矿化度等指标随季节变化而减小。湖水呈弱碱性,pH在8.37~8.98范围内波动。湖水可溶性阳离子组分随季节变化不大,阴离子组分略微发生变化,由SO42-Cl-HCO3-转变为SO42-HCO3-Cl-。湖水养分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湖水氮循环呈现出春、秋平稳转化,夏季剧烈转化的现象。从空间上来说,从入湖口至出湖口,可溶性盐离子及总氮、总磷含量大体呈减小趋势;稻屯洼处盐分含量明显高于湖区。 (2)湖滨带土壤特征:土壤全氮在入湖口及出湖口处含量较小,在湖滨东部、东南部含量相对较高;土壤全磷整体含量极低,但入湖口处含量略高于其他地区;土壤全钾在入湖口处含量较低,出湖口处较高。土壤盐分呈现出湖滨东南部区域入湖口出湖口的规律。整体来讲,入湖口处,土壤盐分与养分总体含量较低,湖滨东部、东南部养分较高,出湖口处土壤盐分较高。此外,稻屯洼处土壤的盐分与养分也呈较高水平。湖滨带土壤全磷和有机质垂直分布规律较为显著,为土层越深,含量越少;距湖较近处有机质含量大于较远处。 (3)植被特征与水盐关系:春夏秋三季东平湖湿地植被盖度均呈现较高水平,植被组成多样。湖滨带湿地植被物种多样性要高于稻屯洼湿地,但均匀度略低于稻屯洼,这与区域性水盐分布特征有关系。在环境因子影响下,东平湖调查区域内植被可分为四类群。Ⅰ为寡盐-少水类群,Ⅱ为少盐-中生类群,Ⅲ为适盐-中生类群,Ⅳ为适盐-需水类群。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莹;冯育青;阮宏华;;太湖东岸湖滨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主要化学特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厉恩华;王学雷;蔡晓斌;王晓艳;赵素婷;;洱海湖滨带植被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湖泊科学;2011年05期
3 李春华;叶春;赵晓峰;王秋光;陈小刚;孔祥龙;卢少勇;徐东炯;陈桥;;太湖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生态学报;2012年12期
4 王洪铸;;湖滨带的基本概念(代前言)[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S2期
5 戈锋;叶春;冯冠宇;洪涛;;基于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的太湖湖滨带水生态系统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0年06期
6 金相灿;颜昌宙;许秋瑾;;太湖北岸湖滨带观测场水生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湖泊科学;2007年02期
7 张亮;杜耘;刘蜀治;;湖滨带湿地截磷研究进展及问题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7期
8 颜昌宙,金相灿,赵景柱,叶春,王中琼;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2期
9 汤浩;张卉;谢斐;徐驰;王磊;刘茂松;;离岸消浪堰式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对水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6期
10 李阳;周驰;曹秀云;周易勇;宋春雷;;巢湖陆向湖滨带常见野生植物对磷缓冲能力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S2期
11 丁庆章;刘学勤;张晓可;;水位波动对长江中下游湖泊湖滨带底质环境的影响[J];湖泊科学;2014年03期
12 朱季文,季子修,蒋自巽;太湖湖滨带的生态建设[J];湖泊科学;2002年01期
13 蒋丽佳;胡小贞;许秋瑾;宋菲菲;;湖滨带生态退化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J];生物学杂志;2011年05期
14 张翔;徐东炯;陈桥;;太湖湖滨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年01期
15 侯长定;抚仙湖湖滨带生态治理构想[J];生态经济;2001年12期
16 赵永晶;刘学勤;;巢湖水向湖滨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S2期
17 卢少勇;金相灿;张烨;包裕尉;黄国忠;张义安;司静;;滇池内湖滨带底泥的有机质分布规律[J];湿地科学;2009年02期
18 王洪铸;宋春雷;刘学勤;李堃;;巢湖湖滨带概况及环湖岸线和水向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案[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S2期
19 刘学勤;邢伟;张晓可;;巢湖水向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实践[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S2期
20 赵艳艳,郑孝宇,王同成;浅谈郑州市龙湖防污及景观生态系统建设[J];河南科学;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驰;周念来;康玉辉;苗滕;;论湖滨带对延缓湖泊富营养化的贡献[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王超;郝宇驰;陈海英;张晴波;;洱海东区陡岸湖滨带生境问题的诊断[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5河口治理与保护[C];2013年
3 邓婷婷;叶春;李春华;;我国湖滨带的现状及其生态修复研究进展[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南箔;李波;杨琳琳;卢书兵;;滇池湖滨带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影响分析[A];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C];2012年
5 张蕊;曹蓉;叶春;李春华;朱琼芳;;太湖湖滨带兼性厌氧菌的筛选及优势菌种性质的鉴定[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守国;滇西北典型高原湿地保护区湖滨带功能效益研究[D];西南林学院;2007年
2 尹延震;洱海湖滨带环境特征与海菜花恢复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王长春;洱海湖滨带生物质与氮磷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4 卜卫志;无锡太湖不同类型湖滨带缓冲效果及其界定[D];江南大学;2013年
5 焦伟;湖泊湖滨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安宗胜;巢湖湖滨带生态修复区水质和沉积物理化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李莎莎;滇西北高原典型湿地湖滨带水—基质—植物系统的净化功能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1年
8 张蕊;湖滨带菌群分布特征及兼性菌对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9 汤浩;离岸消浪堰式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2年
10 刘震;滇池湖滨带现状及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调查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海阔;大理今年修复70公里洱海湖滨带[N];云南科技报;2009年
2 记者 勾六零;大理市不断丰富“洱海经验”内涵[N];大理日报(汉);2007年
3 刘东征 田桂平;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为洱海水专项勘测护航[N];中国水利报;2010年
4 记者 涂序波;洱海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N];大理日报(汉);2006年
5 通讯员 王灵峡;洱海湖滨带面源污染负荷得到削减[N];大理日报(汉);2007年
6 本报记者 马波;洱海擦亮“眼睛”行动[N];科技日报;2003年
7 特约记者 杨银华;洱源县为洱海构筑生态新屏障[N];大理日报(汉);2008年
8 通讯员 熊国忠 石磊;洱海保护实施“六大工程”见实效[N];大理日报(汉);2006年
9 郑劲松;云南省政府实施紧急治理措施[N];科技日报;2004年
10 本报通讯员 赵红;洱海自然湖泊景观效应初现[N];大理日报(汉);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