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策略的研究
【摘要】: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对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笔者通过一系列调查活动发现,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提问的使用上存在着指答方式不灵活、回答机会不均等等诸多问题。为帮助教师走出课堂提问的误区、充分发挥提问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本篇论文着眼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策略的构建。笔者以数学学科特点及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为出发点,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依循提问的过程建构提问策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另外,本研究还提出了四点具体建议,如教师要勤于教学反思、与个别学生达成“课堂契约”等,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教师对于提问重要性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更要将其落实到行动中去。要想使提问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首先要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仅仅依靠行政手段去维护自身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日常点滴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施以期待教育、爱的教育,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有了良好师生关系的烘托,学生在课堂上将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学习,更加认真积极地思考进而主动回答问题。如此一来,教师的课堂提问环节将进行地愈发顺利,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也将贴合地日趋紧密,提问的价值也最终得到凸显。
教师在利用提问时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将各个环节都落实到位。在设问阶段,教师要精选问题内容,合理把握问题难度,将问题设置在具体情境之中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预设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准备好辅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提问阶段,教师要抓住并创设学生“愤悱”的状态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表述要清晰、准确,语气委婉,切忌生硬;另外,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发问并合理安排问题的顺序。教师提问过后要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在此期间,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们的动作表情、读懂学生的潜台词。在指答阶段,教师要一视同仁尽量均分答题机会,将多种回答方式结合起来并注意问题的难度要与被叫学生的能力相配比。在导答阶段,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利用多种导答技巧,发挥教育智慧,帮助学生扫除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待学生完整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之后,教师要秉承着公正客观、鼓励为主的原则及时地给予评价,教师的评价不仅要能帮助学生认清自我,更要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最后,教师要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并深化拓展,促进学生思维的横向纵向发展。
另外,教师要勤于教学反思,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提升自身提问行为的合理性,让提问的方式更加适合学生的口味,使提问更好地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