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频率、比率与效率”研究
【摘要】:提问作为教学的常用手段和载体,自古就受到重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在现代教育技术影响下,中西方教育学者深入研究了关于“课堂提问”的问题。课堂提问是一种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沟通方式。根据问题提出者的不同,可以把提问分成两种:师—生提问模式和生—师提问模式。一般对课堂提问的理解与研究多集中在第一种模式,即师—生提问模式,看轻甚至是忽略了生—师提问模式。现如今,学生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对生—师提问模式也应该进行深入有效的研究。
课堂提问的“频率、比率与效率”关系到课堂提问的成败,甚至影响教学的成败。虽然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普遍增多,但是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频率、比率与效率”还较少,没有确切的著作指导小学语文教师把握课堂提问的“频率、比率与效率”。
对此,笔者深入一线小学语文课堂,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了实际的调查和走访,总结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在“频率、比率与效率”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提问“频率”过多,“比率”过少,“效率”过低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成因,一方面是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在提问“频率、比率与效率”上的理论指导,盲目追求提问的数量,忽视提问的质量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忽略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抹杀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致使“学生无问题”。笔者在相关现实基础上,结合有关的课堂提问理论研究,归纳出少许完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频率、比率与效率”的对策,包括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建立平等活泼的课堂氛围、提供开放性教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