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言》思想研究
【摘要】:《药言》是明代后期理学名儒姚舜牧(1543-1622)为训诫子孙、管理家族、治理地方所编写的家训作品,其思想主旨在理学范畴。通过博采经史典籍,?绎经典义理,姚舜牧吸取了传统儒家伦理的内容,使《药言》成为儒家伦理世俗化的载体。同时,《药言》贯穿了姚舜牧生于寒素、少年求学、艰苦科考、出仕地方的一生历程,囊括了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反映了民间百姓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此书训言共计二百二十七则,言辞浅显,近于生活,堪与圣经贤传相表里,因此在中国家训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姚舜牧的儒学背景和姚氏家族盛于明清的历史现实,从修身思想、齐家思想、《药言》思想的实学特征以及《药言》的历史影响和价值等方面,探究姚舜牧的家训思想,并进一步分析经典体系中的儒家伦理面向世俗社会所蕴含的实践转化的特征。《药言》的修身思想,包含自省正心、保身养生、谦虚厚道的克己保身之理和循理守法、以礼待人、行善积德的应事接物之道,不仅继承了传统儒家经典的伦常之理,而且吸收了庶民社会的世俗规矩。在齐家思想方面,《药言》倡导固守孝道为本、兄友弟恭、夫妇和睦的传统家庭伦理关系,施行以礼治家、睦邻友好、内外有别的治家准则以及力保家产、帮助族人、培育子孙、传承家风的积极务实家族理想,将祖先的殷切期望与儒家的伦理道德相结合,构建了适应家族日常生活的制度伦理体系。《药言》思想的实学特征,包括批判朝局、以民为本的致仕之道和力行实践、反对空谈的为学之方,表现了姚舜牧对朝局混乱、政治黑暗之批判和以反对空虚、崇尚务实为主导的治学主张。《药言》刊刻成书后流传广泛,不仅在家族中被历代传承,而且在士大夫间争相传阅。作为儒家伦理世俗化的载体,《药言》不仅保留了传统儒家伦理的基本精神,而且吸收了日常生活的经验智慧。《药言》语言简约,内容平实,风格质朴,呈现出明清时期家训作品的基本风貌。此书所体现的传统道德定理与民间世俗生活相融合、温情劝说与严格规范并重的特色,构成了明清时期家训作品的基本精神特质,丰富了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发展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