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时滞系统的鲁棒预测控制
【摘要】:
在实际工业过程中,由于传输、测量等因素的影响,时滞现象普遍存在.时滞特性常常会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系统的性能指标产生严重影响.同时,由于实际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工业环境中各种变化因素的影响,用来描述被控系统动态特性的模型往往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因此,对于不确定时滞系统的研究具有更加实际的意义.
本文在预测控制理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研究不确定时滞系统的鲁棒预测控制问题.针对具有范数有界不确定参数或多面体不确定参数的不确定时滞系统,提出了状态反馈或输出反馈鲁棒预测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分析了闭环系统的可行性和渐近稳定性,得到相应的时滞无关或者时滞相关性条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不确定时滞系统的鲁棒预测控制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在应用LMI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重输入时滞不确定系统的状态反馈鲁棒预测控制问题.通过在线求解无穷时域二次型性能指标下的“最小-最大”优化问题,设计状态反馈鲁棒预测控制器,得出一组分段连续的状态反馈控制序列,并给出了闭环系统的可行性和渐近稳定性分析.
2.采用LMI方法,研究一类范数有界不确定时滞系统的输出反馈鲁棒预测控制问题.针对具有时变参数的状态不可测系统,设计输出反馈鲁棒预测控制器.并基于预测控制的滚动优化原理,得出一组分段连续的输出反馈控制序列,给出分段连续的闭环系统表达式,分析了闭环系统的可行性和渐近稳定性.
3.对于连续时间多面体不确定时滞系统,引入线性变换,运用LMI方法解决系统的时滞和不确定性问题,给出新的鲁棒性能指标上界和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并通过求解LMI凸优化问题得到分段连续的状态反馈控制序列,证明了优化问题的可行解可以保证闭环系统渐近稳定.
4.基于范数有界不确定时变时滞系统,设计保性能鲁棒预测控制器.运用LMI方法,将无穷时域“最小-最大”优化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求解,降低了在线计算的复杂性,并且初始时刻的可行解能够保证闭环系统渐近稳定.
|
|
|
|
1 |
马春妍;刘晓华;;不确定多采样率min-max鲁棒预测控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2 |
张发明;中立型时滞系统的渐近稳定性[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
3 |
贾秋玲,席庆彪,何长安;多时滞非线性系统的H_∞控制——线性矩阵不等式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4 |
刘德友;张建华;关新平;肖晓丹;;基于LMI的时滞细胞神经网络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分析[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8年06期 |
5 |
叶卓映,孙继涛;带状态滞后的不确定关联大系统的分散鲁棒控制[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6 |
俞立;具有闭环极点和方差约束的不确定离散系统鲁棒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04期 |
7 |
许顺孝,杨富文;不确定线性系统迭代学习控制器的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年04期 |
8 |
方一鸣,刘仙,高庆,王益群;考虑执行机构饱和的轧机速度鲁棒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4年05期 |
9 |
段广仁;闫颖鑫;付艳明;;基于观测器的鲁棒非脆弱控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
10 |
杜珺;蒋威;;一类含变时滞的退化中立型系统的鲁棒稳定性[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1 |
刘建刚;李美兰;;一类不确定长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的H_∞状态反馈控制[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8年02期 |
12 |
王福忠;姚波;;广义系统动态输出反馈控制设计的新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年23期 |
13 |
陈雪波,王成玖;一类互联系统分散鲁棒控制存在的LMI条件[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
14 |
郭雷,冯纯伯;一类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系统的鲁棒H_∞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9年04期 |
15 |
马合保,秦超英;广义不确定线性系统的鲁棒H_∞控制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16 |
张高民,贾英民;不确定系统的鲁棒严格正实设计的LMI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17 |
莫以为,萧德云;基于混合信号的状态估计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4年03期 |
18 |
徐炳吉,沈轶,廖晓昕;具有控制时滞的中立型Lurie控制系统绝对稳定性的LMI方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9 |
苏亚坤;高齐胜;;带有输入时滞的不确定线性系统的H_∞鲁棒控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20 |
苏亚坤;;带有时滞的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