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裁教学法对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晚期,澳大利亚的学者就开始把体裁理论应用于写作课上。自此,体裁理论就成为大多数语言学家的研究热点。体裁理论注重文章要达到的社会目的,把写作当做是一种“社会行为”。而基于体裁理论的体裁教学法会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认识不同的体裁,以此来帮助他们构建内容和形式图示,这反过来也会帮助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写作教学太注重语法与词汇,而忽略了学生组织篇章能力与创新性,导致学生缺乏对语篇所要传达的社会意义构建的能力。
本论文基于体裁理论,重点研究了体裁教学法对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把体裁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程,证明了体裁教学法的有效性。对高中学生来说,体裁教学法提高了他们的二语写作能力。而对运用体裁教学法的老师来说,不仅提高了他们的体裁意识,而且还增强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支架”作用。
本研究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写作学习循环模式,结合中国二语课堂上获得的教学启示,设计了一套教学模板用来指导本研究的教学实践。实验由两个完整的班级参与。一个班级采用的是成果法,另一个班级采用的是体裁法。在前测和后测之后,会对学生的写作分数进行收集,成绩会用SPSS16.0来进行数据分析。而运用体裁法的班级会通过前测成绩来分低分组和高分组,进一步研究体裁法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会有什么影响。实验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测体裁法和成果法来证明哪个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更有效。对于体裁法班级高分组和低分组,作者将用T检验来检测体裁法对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的区别。对于运用体裁法教学的班级,主要从内容、组织、词汇和语言使用方面来考查,使用一维方差分析来检测学生在哪一个方面的进步最大。
结果表明,与成果法相比,体裁法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有效。对于在实验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语篇组织能力提高明显,其次是内容,词汇和语言运用。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来说,体裁教学法对高水平组的学生效果尤其明显,对低水平组的学生效果相对较低。
最后,作者总结了实验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强调体裁教学法适用于中国的二语写作课堂,能弥补成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的不足,并指出实验设计方面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