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金融扶贫问题研究
【摘要】:全面小康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性目标,我国提出了到2020年让全国范围内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攻坚任务。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的贫困问题依然较为严峻,山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不均衡的局面,体现在东部沿海地区较为发达,而西部特别是部分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薄弱,仍属于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较多、脱贫时间表紧张。金融扶贫,是指政府和金融机构帮助贫困地区的贫困户发展生产、改变贫穷的一种社会性工作,通过资金融通的方式提升贫困对象自我造血的能力,是实现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以山东省及下属贫困地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金融扶贫策略,提升脱贫致富的效果,并为国内其他地区的金融扶贫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本文首先对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金融扶贫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创新点等进行了阐述。并对金融扶贫的概念,以及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反贫困理论、农村金融发展理论、政策性金融理论、普惠金融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山东省的贫困情况及金融需求进行了阐述,并对山东省金融扶贫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存在着产业规划、引导及规模带动效应亟待增强,金融服务及信贷管理机制制约金融扶贫作用的发挥,配套协调不畅导致金融扶贫政策执行难,金融风险和控制措施存在不足等情况。同时,本文结合实地数据调研的方式对山东省内贫困县和贫困人口最多的菏泽市金融扶贫的效果进行分析,并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提出相关的借鉴启示意义。基于山东省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结合上述调研案例分析结果,本文对山东省金融扶贫工作提出了参考建议和对策,包括做好金融扶贫定位、创新“金融+就业”的扶贫模式,健全金融服务管理、完善金融扶贫产品开发,构建完备的金融扶贫配套体系、发挥普惠金融优势,注重金融扶贫风险防控、提升精准扶贫效果,从而为山东省金融扶贫工作提供具体的改进措施,为山东省完成脱贫目标形成有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