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调《这心灵的光》中情与声的花腔演绎
【摘要】: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为西方声乐发展史上重要的阶段,以其对古典主义音乐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形成了多元的风格特点。社会不断变革中的欧洲造就了一大批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曲家。其中,具有“维也纳宫廷音乐家”之称的多尼采蒂,其创作不仅取材于浪漫主义时期文学作家作品,更擅用精巧的手笔描绘音乐人物的内心特点,并赋予其生动的形象,因此他的作品也更具浪漫主义气息。本文以多尼采蒂在维也纳为宫廷创作的第一部歌剧作品《夏莫尼的琳达》(《Linda di Chamounix》)为切入点,探悉作曲家运用丰富的音乐技法对于花腔咏叹调《这心灵的光》(《O luce di quest’anima》)所进行的创作技术及艺术处理。通过对作曲家创作特征的研究,与花腔演唱相结合,以声情并茂的花腔演唱技巧为侧重点,深切感知全剧统领人物情感主线的咏叹调对女主人公琳达勇敢、善良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了解作曲家自由、细致的情感表达和真挚、美好的人性追求。以上研究,对于梳理作曲家艺术特征、演绎浪漫主义时期歌剧人物形象、提高花腔女高音演唱技巧,并使作品的内涵与观众达成情感共鸣,具有深刻的意义。论文从以下二个章节对多尼采蒂的歌剧《夏莫尼的琳达》及咏叹调《这心灵的光》进行演唱分析:第一章:概述多尼采蒂的音乐生平及歌剧《夏莫尼的琳达》诞生的创作背景;分析咏叹调《这心灵的光》曲式结构特点。第二章:以三位歌唱家演绎的人物形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塑造人物的注意要点;结合笔者学习经验及思考,从咏叹调的主题音乐、再现旋律及尾声部分,总结了花腔演唱中情与声的统一表达。多尼采蒂的歌剧作品一直深刻的影响着笔者,尤其是作曲家为花腔女高音创作的咏叹调,一直为笔者所深深热爱。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笔者多次演唱多尼采蒂该首咏叹调,对演唱技巧及人物情感的表达有一定的了解与体会。希望通过对多尼采蒂歌剧领域的深入研究,更好地把握其音乐创作中更深层面的内涵,并运用到实践演唱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