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60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后NS基因表达变化与NF-κB和CyclinD1、A关联性的研究
【摘要】:
目的:
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NS)是2002年发现的与干细胞和肿瘤细胞增殖有关的一种p53结合蛋白,表达于干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核或核仁中,在细胞质中有低水平表达。NS蛋白在肿瘤细胞和干细胞自我复制和无限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肿瘤细胞和干细胞穿越G2/M检验点的特异性调控因子,并抑制其向成熟细胞分化。本课题先前的研究发现在白血病细胞系K562、HL-60细胞以及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细胞中均存在NS基因高表达的现象,并且随细胞的分化成熟,NS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HL-60细胞分化,发现ATRA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分化过程中N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下调,提示在ATRA诱导白血病细胞重新分化的治疗机制中有NS的参与。本研究以前期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在体外以ATRA诱导HL-60细胞分化,检测分化过程中NS、NF-κB、Cyclin D1、Cyclin A的变化,以探讨NS和NF-κB、Cyclin D1、Cyclin A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NS基因的高表达与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
(1)体外培养HL-60细胞,在对数生长期分别采用终浓度为0.1μmol/L、0.5μmol/L和1μmol/L的ATRA分别作用24h、48h和72h,用RT-PCR技术检测ATRA诱导后NS基因的表达变化,找出ATRA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最佳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以该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诱导HL-60细胞分化,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NF-κB和Cyclin D1、Cyclin A基因的表达变化。
(2)倒置显微镜下活体观察HL-60细胞诱导前后生长状态的变化,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ATRA诱导前后细胞形态的变化。
(3)流式细胞仪观察ATRA诱导前后细胞粒度、大小以及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变化。
(4)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NS、NF-κB、Cyclin A和Cyclin D1蛋白在ATRA诱导分化前后表达水平的变化,从蛋白水平反映NS、NF-κB和CyclinA、D1与诱导白血病细胞重新分化的关系及与NS变化的关联性。
(5)所得结果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定量资料,统计学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多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进行变量转换。以a=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
结果:
(1)ATRA诱导HL-60细胞分化过程中NS-mRNA表达水平降低,并且存在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分别是1μmol/L和48h,在最佳诱导条件下,HL-60细胞出现以下分化特征:
①倒置显微镜下活体观察细胞生长状态,ATRA诱导后HL-60细胞聚集程度和密度均下降,细胞大小不等,颗粒感明显,碎片增多,部分细胞呈尾形或梭形。
②瑞氏-姬姆萨染色结果显示ATRA诱导后细胞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部分细胞核出现一侧扁平或凹陷,染色质致密而浓集,核仁不清或消失。
③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ATRA诱导后,CD64分化抗原表达率由31.71%降低到12.53%。
(2)诱导分化后NS基因及NS蛋白表达降低的同时NF-κB、Cyclin D1表达降低,mRNA抑制率分别64.62%、77.99%、58.95%,蛋白的抑制率分别为62.42%、59.24%、65.49%。
(3)诱导分化后Cyclin A变化不明显,mRNA抑制率为12.66%,蛋白抑制率为5.33%。
结论:
(1)ATRA体外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重新分化的过程中伴随NS表达下降的同时,NF-κB、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Cyclin A mRNA和蛋白变化不明显。
(2)ATRA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重新分化的过程中可能存在NS、NF-κB、Cyclin D1的协同作用,能否成立有待进一步研究。
|
|
|
|
1 |
武婕萍;马梁明;周永安;;阿米福汀对HL-60细胞中survivin表达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2 |
邓扬嘉;徐诣芝;娄世锋;;急性髓性白血病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及鉴定[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1期 |
3 |
陈兵;李翠萍;陈军浩;欧阳建;;通关藤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
4 |
陈秀生,方铁兰,蔡瑞波,郭桂兰;检测白血病细胞增殖力的MTS/pms比色分析法的建立[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2年05期 |
5 |
尹文杰;杨平地;黄有章;刘小鹏;宫立众;;白血病与非白血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HL-60细胞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9年03期 |
6 |
范引侠,王淑莉,樊江波;Cyclin D_1在增生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2期 |
7 |
张桂蓉;cyclinD1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J];四川医学;2004年02期 |
8 |
马树华,徐克,黎庶,孙丽华,李军,夏春义;Cyclin D1表达与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及其预后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年09期 |
9 |
张毅,姜军,韩晓蓉,刘丽梅;Cyclin D1在乳腺癌合并纤维肉瘤中的表达[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10 |
汪泳,曹先东,刘弋;CyclinD_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
11 |
郑静晨,李振洲,杜继臣;CyclinD1、Rb和P16基因在脑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研究[J];武警医学;2003年10期 |
12 |
白庆咸,杨平地,孙秉中;4-去甲基柔红霉素体外净化白血病细胞的实验研究[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1996年01期 |
13 |
周彦明,朱有全,薛左良,李玉民,曹农;CyclinD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年02期 |
14 |
杨剑,糜漫天,杨志祥,韦娜;视黄酸依赖反义cyclinD1 RNA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J];免疫学杂志;2004年01期 |
15 |
张小蔓,邹桂华,江庆萍,汪春福,董临江;Survivin和CyclinD1及CDK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学;2005年05期 |
16 |
刘铁菊;CyclinD1、p16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癌症;2002年03期 |
17 |
陈洪雷,刁路明,陈德基,李娜,李红钢,刘绚,刘铭球;大鼠肺癌癌变过程中Rb肿瘤抑制途径失控的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3期 |
18 |
刘红,刘倩,王文奇;Cyclin D1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04年01期 |
19 |
武卫,蔡松良;PTEN蛋白和CyclinD_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浙江医学;2004年02期 |
20 |
唐晓平,毛伯镛,冯凌,王远传,苟章洋,罗仁国;髓母细胞瘤周期蛋白基因D1、p16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