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分析技术在南洼和扒村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中国在古陶瓷上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古陶瓷的科技内涵进行研究是当前的一个热门领域。运用现代核分析技术,可以测得古代陶瓷的元素含量和氧化物含量,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从而研究古陶瓷的原料来源和产地,这对人们了解古代历史文化和古陶瓷的鉴别及现代仿制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别运用因子分析、模糊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散布分析方法对南洼白陶的中子活化分析数据和扒村窑瓷的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数据进行处理,研究它们的原料来源,并对扒村窑瓷样品进行了物理性能测试,得出如下结论:
(1)南洼白陶的产地基本相同,并且原料来源比较集中;南洼白陶样品与粘土样品DNT03和DNTY2的关系较为密切,南洼白陶的原料很可能就取自这两个粘土样品所在区域,即就在南洼遗址附近。
(2)扒村窑瓷胎原料产地比较单一,多数来自同一地方,但有少量样品可能来自不同地点,但相距不远。扒村窑瓷黑釉的原料来自三个相近的不同区域,同区域内的样品原料来源集中;白釉样品配方相同,原料来源集中;棕釉样品的原料和一部分黑釉的原料产地相近。
(3)使用判别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对南洼白陶样品和扒村窑瓷样品进行判别,建立判别方程。这可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方便。
(4)扒村窑的黑釉瓷和白地黑花瓷的空隙率和吸水率浮动都比较大,且空隙率及吸水率都较高,体积密度和表观密度差别相对较小。
|
|
|
|
1 |
冯松林;徐清;冯向前;雷勇;程琳;汪燕青;;核分析技术在古陶瓷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下)[C];2004年 |
2 |
何文权;熊樱菲;;元素成分分析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3 |
吴隽;罗宏杰;李家治;王海圣;鲁晓珂;吴军明;;中国古陶瓷的断源断代[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
4 |
吴东海;;谈龙泉窑系个性化陈列设想[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
5 |
吴隽;罗宏杰;李家治;王海圣;鲁晓珂;吴军明;;中国古陶瓷的断源断代[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6 |
张文彬;;加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 推进中国古陶瓷研究[A];The Methodology, Prospect and Significance on Non-destroyed Scientific Determination for Chinese Ancient Ceram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