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四氮点燃大鼠颞叶和海马区PX1mRNA和Cx36mRNA的表达及甘珀酸的干预作用
【摘要】:
1背景和目的
癫痫是一种有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患,以神经元过度同步放电导致反复、发作性和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虽然癫痫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但其本质都是大脑皮质神经元的过度同步化放电。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种同步化放电与离子通道、神经递质、神经胶质细胞、突触传递及缝隙连接有密切的关系,其中缝隙连接(gap junction, GJ)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缝隙连接是细胞间一些能够直接进行物质信息交换的通道,是电突触的结构基础,缝隙连接蛋白是其结构基础。目前国内外发现至少20余种connexion基因和三种pannexin基因序列编码大鼠的连接蛋白。Cx36(connexion-36)发现多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高表达,而对PX1 (pannexin-1)的研究在国内少见。甘珀酸(carbenoxolone, CBX)最初发现用来治疗消化性溃疡,能较好的透过血脑屏障,有阻断缝隙连接的作用,在体外实验中发现其能抑制癫痫样放电。本实验旨在通过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 PTZ)点燃癫痫模型,观察PX1mRNA和Cx36mRNA在海马和颞叶的表达及进行两者的量化比较,并探讨甘珀酸的干预作用。
2材料与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 (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点燃组(K组),点燃后干预组(CBX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每组10只。K组、CBX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10g/L的PTZ 35mg/(kg.d)至点燃,再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BX 10mg/(kg.d)干预3d,NS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5mL/(kg.d)。3组均于每天固定时间注射一次。根据Racine痫性发作分级法,观察并记录每次PTZ或生理盐水,CBX注射后大鼠行为学变化。当实验组大鼠痫性发作达到点燃标准并干预3天后,在基本相同时间点断头取脑,采用RT-PCR方法观察颞叶和海马区PX1mRNA和Cx36mRNA的表达。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应用q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3结果
(1)K组与CBX组大鼠1-2周开始Ⅰ-Ⅱ级发作,发作多在腹腔注射后10-15分钟出现,30分钟后少有发作。4周时均有Ⅳ-Ⅴ级发作,达到完全点燃。NS组大鼠无一例抽搐表现。点燃后K组大鼠有较多的Ⅲ级及Ⅲ级以下发作,Ⅳ级及Ⅴ可见。CBX组大鼠多有Ⅰ-Ⅱ级发作,Ⅲ级以上发作少见。
(2) PX1mRNA和Cx36mRNA在海马和颞叶的表达为K组、CBX组均大于NS组(P0.01),K组的表达大于CBX组(P0.05),而PX1mRNA在各组的表达海马区高于颞叶(P0.05), Cx36mRNA在各组的表达颞叶区高于海马区(P0.05)。
4结论
(1)PTZ能诱发大鼠的癫痫发作,较好地模拟了人类慢性癫痫发生、扩布和形成的全过程。
(2)CBX干预,能使点燃癫痫大鼠的自发性抽搐程度降低,发作时间缩短。
(3) PX1mRNA和CX36mRNA在慢性癫痫大鼠的颞叶和海马区有较高的表达,两者在不同的部位表达不同,说明缝隙连接蛋白PXl和Cx36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发病机制,且在颞叶和海马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4)CBX使缝隙连接蛋白PX1mRNA和Cx36mRNA降低,虽机制不明,可能有潜在的抗惊厥或协助抗惊厥的作用,可能对以后癫痫药物的研制有理论价值。
|
|
|
|
1 |
何爱珍,樊省廉;脑弓形虫病误诊为颞叶肿瘤1例[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年01期 |
2 |
刘灵慧,陈善成,项永生,杜天明,李冬娜;难治性颞叶癫癎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年02期 |
3 |
黄泳,唐安戊,李求实,李东江,夏东斌,解亚宁;头针对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颞叶葡萄糖代谢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4年10期 |
4 |
张玉梅,王拥军,管小亭,柴滨,张婧,孙学进,王晓亚;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的磁共振研究(附一例病例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03期 |
5 |
周志韶;谭启富;周晓军;;50例颞叶癫痫的病理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1992年02期 |
6 |
许春伶!100050,谭郁玲,赵旭,侯东亮;额叶、颞叶肿瘤事件相关电位P3的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1999年03期 |
7 |
孙康健!210002,谭启富!210002,孙克华!210002;儿童颞叶癫痫手术中MST的应用[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
8 |
CQS;颞叶癫痫病人施行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1年19期 |
9 |
王晓辉,张志宇;颞叶出血15例临床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0 |
周文静,胡泽勇,匡山,夏廷毅,刘晓丽,吕聪伶,张纪;伽玛刀治疗颞叶内侧癫痫疗效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4年05期 |
11 |
王晔,刚宝芝,王德生;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颞叶外侧癫癇[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年06期 |
12 |
耿晓增,刘开东,程刚,朱风仪,刘宁,傅震;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中颞叶桥静脉的保护[J];江苏医药;2005年08期 |
13 |
赵小虎;王培军;李春波;王金红;杨振燕;胡正珲;吴文源;;广泛焦虑症的可能神经机制[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14期 |
14 |
翟国德;庞琦;丁峰;许尚臣;;颞叶癫痫术前定位方法的评价[J];山东医药;2006年35期 |
15 |
李志梅;丁成赟;赵永青;黄宇明;邵晓秋;王维平;;颞叶癫癎的临床特征和脑电图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年08期 |
16 |
方环海;赵鸣;高明阳;刘红;;言语障碍的语义加工及其脑区机制[J];中国康复;2007年05期 |
17 |
魏大年;谢传淼;陈忠平;;颞叶白质纤维束与神经外科手术策略[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7年01期 |
18 |
王峰;孙涛;李新钢;李宗正;;环池及其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
19 |
肖琳;郭宗君;;脑损伤与情景记忆研究进展[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
20 |
刘成双,杨建强;经小脑上经天幕入路显露颞叶后部内侧结构[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1年04期 |
|